乳品逐漸成為人民生活必需食品,構成比例與人類所需的最適比例相似,2019年我國主要乳品消費量達507.6萬噸,複合增速達7.92%,以下是乳品行業產業布局分析。
我國乳品的產量隨生鮮乳產量的走勢而變動。乳品行業分析指出,雖前期受歷史事件些許影響,乳品產量複合增速達到3.2%。隨後技術進步行業快速發展,乳品產量增長4倍,自736萬噸增長到3545萬噸,複合增速達到14%。後期乳品產量受三聚氰胺事件影響行業出現劇烈波動,乳品複合增速下降至3.38%,2011年後產量保持穩定,維持3100到3400萬噸範圍內,2019年乳品產量為3110萬噸。
乳品行業產業布局指出,乳品行業的產業鏈較長,上游主要為飼草種植和奶牛養殖,目前主要存在自有牧場及合作牧場兩種模式,下游則包括乳製品加工及銷售。目前全產業鏈處於升級階段,上游主要是原奶生產核心部門牧場的規模化、高科技化、高效化,下游主要是通過對原奶進行不同的加工、處理工藝拓寬產品品類,並不斷升級工藝提升產品質量。
從企業分布來看,我國乳品生產企業主要分布在河北、內蒙古、黑龍江、江蘇、安徽等地。《乳製品製造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河北是我國乳品的主要生產地區,2019年河北的地區的乳品產品約占我國乳品總產量的14.5%;其次是內蒙古,內蒙古乳品產品約占我國乳品總產量的10.5%;黑龍江產量占比約5.2%。
從產品分布來看,國產品牌乳品在產品上基本與國外品牌營養配方相當,在營養配方的級別上國產乳品實現了技術上的更新和升級,向國外乳品看齊。在奶源上,較高端的國產品牌乳品大多數採取進口奶源,也擁有部分原裝進口產品,保證優質的奶源質量。
進入2020年,受疫情影響,我國乳品行業曾一度面臨產業布局不合理、重複建設嚴重、加工能力過剩等問題。乳品行業產業布局指出,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工業和信息化部發布的《食品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指出,要鼓勵特殊高品質乳品大力提高行業集中度。包括調整優化產品結構,積極引導企業通過跨地區兼併、重組,淘汰落後生產能力,培育技術先進、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大型企業集團,改變乳品工業企業布局不合理、重複建設嚴重的局面,推動乳品行業調整。
通過上述行動,我國乳品行業得以進一步規範,為未來的良性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我國人均液態乳消費量從8.8千克增長到20.3千克,複合增長率達12.68%,遠高於其他已開發國家和地區在同一時間段的增長率,乳品正逐漸成為我國國民日常食品飲料消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消費量規模增長迅猛。
預計2020年,我國乳品總需求量為5800萬噸,年均增長3.1%,比「十二五」年均增速高0.5個百分點。隨著行業整頓和發展,乳品行業已經初步具備繼續高速發展的條件,由包裝技術革新帶來的高速增長紅利以基礎白奶的快速放量為主,未來發展空間仍然可觀,以上便是乳品行業產業布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乳品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乳品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