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1日,在中國企業家俱樂部主辦的瀋陽2015年中國綠公司年會上,王健林和馬雲唇槍舌戰,讓中國的商業地產現狀再一次受到關注。當一、二線城市商業地產出現了嚴重飽和;當萬達關閉了一部分萬達百貨;當恒隆廣場、港匯廣場這些被譽為「業內最賺錢的購物中心」也開始出現了一定比例的空置,2015 年的商業地產看上去很不樂觀。
但這些都只是表象。整個冬天都在蓄力變革的中國商業地產,正在醞釀一場不流血的「起義」。據商業地產行業現狀報告分析,商業地產正從「體驗型業態」和「網際網路+思維」兩方面進行全面的武裝與突圍。以體驗型業態黏住客戶,以網際網路思維延長商業鏈條。原本威脅到實體商業生存權的網絡電商,已經從競爭對手變成了有力的工具。通過網際網路,實體商業綜合體可將購物中心的輻射半徑由3公里、5公里延伸至10公里、15公里,更大範圍地吸引人流;通過線上和線下的互動,更迅速彌補電商所存在的「短板」,實現真正意義上的O2O.
只是這場「起義」並沒有選擇在備受關注的北上廣深,而是選擇了溫州,這個商品經濟極度發達的城市。溫州市人民大會堂將成為「總指揮部」,劉永好、馮侖、任志強領銜的數百位中國地產、商業領域的精英分子,將為電商和商業地產的這場特殊戰役提供智慧。
儘管從2014年開始,大眾消費領域掀起了一輪又一輪的O2O平颱風暴,從家教、廚師、家務、買賣二手車……幾乎涵蓋了消費者衣、食、住、行的全部需要。但是,這些O2O卻有一個共同的短板,就是線下服務能力非常弱。
以使用訂餐APP為例,很多消費者下單後,可能需要一個小時後才能吃上飯;或者明明看到客戶端宣傳圖片的飯菜量很大,但實際收貨後發現,份量縮水得不止一點點。
線上O2O的「短板」相對於線下商業,表現得非常明顯。雖然網際網路因為擊中了很多行業的「痛點」,降低了運營成本而顛覆了很多行業,但在世茂集團商管公司總經理吳艷芬看來,網際網路本身也是存在著「痛點」的,這個痛點就是線下服務能力的匱乏。
世茂集團董事局副主席許世壇認為,線上O2O的「痛點」,正是商業地產最好的機會。「網購可能是不能代替的,但體驗式消費也是不能為網購所代替的。所以可能在這裡,我們會有很多吃喝玩樂,在這裡可能會有很多小孩的教育等等體驗式的消費。我相信吃喝玩樂總不能在網上解決。」
更多商業地產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商業地產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