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財經頻道 >> 財經要聞 >> 新能源車引領汽車行業變革,車企表現分化顯著

新能源車引領汽車行業變革,車企表現分化顯著

2025-04-30 05:20:5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年來,汽車行業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變革。隨著2024年年報和2025年一季報的陸續披露,各車企在新能源車領域的表現成為決定其業績的關鍵因素。從數據來看,以新能源車為主業的車企整體表現優於傳統燃油車業務占比較高的車企,新能源車已成為推動行業增長的主要動力。

  一、新能源車龍頭企業表現亮眼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新能源車行業市場分析及發展前景預測報告》指出,作為新能源車領域的領軍企業,比亞迪在2024年實現營收7771.02億元,同比增長29.02%;淨利潤402.54億元,同比增長34%。這是比亞迪歷史上年度營收首次突破7000億元。2025年第一季度,比亞迪實現營業收入1703.6億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6.35%;淨利潤為91.55億元,同比增長100.38%。比亞迪的強勁表現充分展現了新能源車市場的巨大潛力。

  二、自主品牌新能源車業務快速增長

  吉利汽車和長城汽車在2024年的表現同樣突出。吉利汽車營收達到2401.9億元,同比增長34%;淨利潤166.32億元,同比增長213%,創歷史新高。長城汽車營收2021.95億元,同比增長16.7%;淨利潤126.92億元,同比增長80.8%。值得注意的是,吉利汽車新能源車銷售占比近50%,銷售總量上升到中國第二,其新能源板塊已經實現全面盈利。

  三、新能源車助力企業扭虧為盈

  賽力斯的年報數據也印證了新能源車對企業業績的推動作用。2024年賽力斯實現營業收入1451.76億元,同比增長305.04%,公司首次全年收入突破千億元。淨利潤方面,2024年賽力斯淨利潤為59.46億元,首次扭虧為盈。這一轉變充分體現了新能源車對企業經營狀況的改善作用。

  四、傳統車企面臨轉型壓力

  相比之下,合資品牌占比較高的車企表現不及預期。上汽集團由於旗下合資品牌增長乏力、自主品牌銷量低迷,業績受到嚴重拖累,"銷冠"寶座在2024年底易主。廣汽集團今年一季度營業收入為198.79億元,同比下滑7.82%。淨利潤由盈轉虧,虧損7.31億元。這些數據反映出傳統車企在新能源車轉型過程中面臨的挑戰。

  五、造車新勢力表現分化

  在造車新勢力陣營中,理想汽車2024年營收突破千億元,達到1444.6億元,同比增長16.6%,繼續保持盈利,淨利潤達80.5億元。小鵬汽車、零跑汽車處於快速趕超狀態,2024年營收分別達到408.7億元和321.6億元,淨虧損57.9億元和28.2億元,虧損持續收窄。相比之下,另一家新勢力車企2024年營收657.3億元,同比微增0.18%,虧損204.73億元,虧損面繼續擴大。

  六、技術創新驅動行業發展

  在行業變革的大背景下,技術創新成為企業發展的核心驅動力。比亞迪2024年研發投入542億元,2025年一季度研發投入106.1億元,在電池技術、智能駕駛等領域取得了眾多突破。其他車企也在加大研發投入,為產品的競爭力提供堅實保障。

  七、海外市場成為新增長點

  隨著全球新能源車市場需求的不斷增長,以及中國汽車企業技術實力提升,海外市場成為重要的增長方向。長城汽車在海外市場表現突出,2024年海外銷量持續增長,在多個國家和地區建立了生產基地和銷售網絡。比亞迪也加快了海外市場布局,產品陸續進入歐洲、東南亞、拉美以及日本等地區市場。

  總結來看,新能源車已成為推動汽車行業發展的主要動力,各車企在這一領域的表現直接決定了其整體業績。技術創新和海外市場拓展成為企業保持競爭力的關鍵。未來,隨著新能源車市場的持續擴大,行業格局將進一步重塑,那些能夠把握機遇、持續創新的企業將在競爭中占據優勢地位。

更多新能源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能源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延伸閱讀

經濟日報:攻堅克難擴大新能源車優勢(20240807/05:57)

經濟日報發文稱,當前,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也面臨一些突出挑戰。首先,國內市場競爭加劇,企業經營壓力整體加大。一方面,市場競爭激烈程度上升是產業發展到一定階段的自然現象,也是市場活力的體現。另一方面,如果行業長期陷入價格戰,大量企業長期難以實現盈利,不利於自主技術創新和行業健康可持續發展。其次,海外市場環境複雜多變。美歐國家通過加征關稅、收緊零部件原產地限制等手段,抬高進口門檻,圍堵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同時,技術路線和市場格局仍存在不確定性。國內外頭部車企之間圍繞自動駕駛、續航能力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競爭更趨激烈,不同技術路線之間的角逐未來可能在很大程度上影響甚至重塑市場格局,增加了行業發展的不確定性。綜上所述,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已進入產業生命周期「S型」曲線的加速階段。在產銷量保持高速增長、亮點頻出的同時,市場競爭和技術競爭也更趨激烈。唯有持續加大科技創新力度,增強適應消費者需求的敏感性,提高國際化綜合運營能力,才能在接下來的國內外市場競爭中占據更有利的地位

中信證券:看好新能源車驅動電機技術變革帶來的新投資機會(20240709/08:24)

中信證券指出,新能源車驅動電機技術持續變革,在向低損耗和高可靠方向發展的趨勢下,我們看好非晶定子鐵芯、陶瓷球軸承、碳纖維轉子的產業化高確定性和滲透率提升,以及對應非晶帶材、氮化矽陶瓷球、碳纖維護套的投資機會。

中信證券:仍然看好全年新能源車市銷量和出海前景(20240605/10:08)

中信證券研報認為,仍然看好全年新能源車市銷量和出海前景,特別是4月底推出的以舊換新政策有望明顯拉動全年銷量,中信證券預計板塊beta在下半年將好於上半年。長期看,新能源汽車行業自今年起進入了為期2年左右的洗牌期,華為和小米作為最後的新入局者,也將是未來20萬元以上新能源汽車市場格局的最大變量。同時,海外汽車銷量的快速增長有望不斷給汽車行業盈利帶來超預期因素。行業表觀看似內卷,但技術創新和出海加速才是本質,以端到端自動駕駛、智能底盤、人形機器人為代表的新技術正在蓬勃發展,亦有望對產業鏈相關公司帶來積極催化。中信證券當前維持對汽車板塊「強於大市」的評級,重點推薦。

中國銀河證券: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繼續提升(20240529/09:14)

中國銀河證券表示,當前新能源市場尚未充分在銷量上反映出火熱的市場需求,諸如小米SU7、理想L6、問界M9等產品仍積累了可觀的在手訂單,預計伴隨產能的順利爬坡,新能源滲透率有望繼續提升。

乘聯會:5月1-19日新能源車市場零售41.2萬輛 比去年同期增長26%(20240522/15:45)

乘聯會數據顯示,5月1-19日,新能源車市場零售41.2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26%,較上月同期增長10%,今年以來累計零售286.3萬輛,同比增長32%;5月1-19日,全國乘用車廠商新能源批發43.0萬輛,同比去年同期增長37%,較上月同期增長6%,今年以來累計批發317.0萬輛,同比增長31%。

山西證券:新能源車和動力電池需求回暖(20240522/09:20)

山西證券研報指出,新能源車和動力電池需求回暖,汽車以舊換新支持政策逐步落地,新車型電動車持續推出,有望進一步刺激新能源汽車市場的增長。終端車企為保證利潤仍將給上游傳導降本壓力,材料供給端產能尚未出清,預計產業鏈價格將繼續博弈。

中信建投:預計美國2024年新能源車銷量170萬輛,同比+15%(20240517/08:11)

中信建投5月17日研報表示,4月美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2.7萬輛,同比+11.0%,環比-1.9%,滲透率9.3%,環比+0.6pct。4月美國插混銷量增長趨緩,同比+7.4%,相較24Q1銷量同比增長率回落37.6pct。美國IRA細則終版落地,對石墨、電解質鹽、粘合劑、添加劑中關鍵礦物的FEOC界定放寬2年至2027年,定義基膜和塗層屬於電池材料而非電池組件,放寬對隔膜的限制;放寬對技術授權模式中「有效控制權」的要求。預計美國2024年新能源車銷量170萬輛,同比+15%。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金融行業熱門報告

更多

金融相關報告分類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