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90年代,有20多個國家採取收費公路政策,全世界收費公路里程約14萬公里,其中10萬公里收費公路在中國。至2006年,全球有收費公路的國家已達60多個,根據不完全統計,全球不包括中國在內的收費公路里程超過13萬公里(未含擁擠收費道路里程),收費公路主要設置在高速公路和一些獨立的大型公路橋樑、隧道。
與國外收費公路規模較快增長趨勢比較,中國在2009年撤消了東中部地區的政府還貸二級公路收費,中國交通運輸部表示撤消里程約9萬公里,據估計當下中國收費公路里程約12至14萬公里(含7.4萬公里高速、大部分一級公路和西部地區二級公路),約占全球收費公路里程的一半。
據2014-2015年我國公路收費收支數據盤點及預測顯示,隨著中國高速公路建設逐步向西部地區、大山區沿伸,橋樑隧道比不斷增大,加之徵地拆遷費用、原材料和人工成本快速上漲,高速公路建設成本還在不斷升高。此外,收費標準基本都維持在十幾年前的水平,通行費收入無法完全滿足支出,需要舉借新債務進行彌補,也是債務規模不斷擴大的原因。
「我國公路正處在集中建設、加速成網的關鍵階段,收費公路收支缺口的狀況還會存在一段時間。」王太表示,從長遠看,待大規模建設高峰過去,建設規模會降下來,路網處於穩定完善,每年增加的債務也會隨之降低,通行費收入會隨著交通量的增長而增加,收費公路的償債能力不斷增強,屆時債務規模會逐步下降,收支趨於平衡,直至償還全部債務。
收費公路改革走向何方?
面對巨大的債務和資金缺口壓力,未來的高速公路的改革將走向何方?不少人認為,應該取消收費政策,這又是否可行?
「取消收費政策或停止公路收費,並不會使收支缺口消失,相反可能還會使支出缺口成倍擴大。」交通運輸部公路科學研究院發展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虞明遠表示,因為現有收費公路的大部分支出都是剛性的,債要還,路要養,還本付息和養護管理的支出需求仍然存在。
虞明遠認為,未來一段時間,公路基礎設施建設仍處於集中建設、加快成網的關鍵階段,公路建設任務依然繁重,資金需求規模依然龐大。僅僅依靠公共財政顯然難以滿足這樣龐大的資金需求,繼續堅持收費公路政策既是客觀需要,也是現實之舉。
事實上,對於收費公路的改革思路,2015年年初出台的《關於全面深化交通運輸改革的意見》就提出,要按照使用者付費、債務風險可控等原則,完善收費公路發展機制。制定收費公路改革方案,加快推進《收費公路管理條例》修訂。改革收費公路通行費率形成機制,實現通行費率與營運服務水平等掛鉤。
業內人士透露,交通運輸部會同國務院有關部門,按照「用路者付費,鼓勵社會資本投資,政府性債務風險可控、加強政府監管和信息公開」的基本原則,對《收費公路管理條例》進行了修訂。目前對徵求意見稿作進一步修改和完善,不久就會向社會公眾公開徵求意見。
專業人士認為,當前民眾訴求已經從「走得了」向「走得好」升級,社會也迫切需求降低流通成本,公路的收費標準、收費期限要合理設置,收費用途等也均應明確公示,做到合理、公開、透明。
專業人士建議,高速公路建設要引入社會資本,通過市場競爭,嚴控公路建設成本。同時,應推廣電子不停車收費,提高通行效率,降低養護運營成本。此外,還要大力提升管理、服務水平,避免「高速公路不高速」現象,才能逐漸減少民眾對收費公路的質疑。
更多公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公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