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轎車行業分析報告 >> 8月份轎車市場分析:增長近20%

8月份轎車市場分析:增長近20%

2016-09-22 13:13:55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今年8月,國內車市一片紅火。令人驚喜的是,此前萎靡許久的轎車市場也出現了回暖。乘聯會數據顯示,8月國內轎車市場共售出91.7萬輛新車,同比增長19.6%,創下今年最高增幅。

  緊湊級(A級)轎車市場表現最為突出,8月銷量為614582輛,占據轎車總銷量的67%。A級轎車市場龐大,排在其次的中型車表現並不突出,小型車的市場已經日漸萎縮!

  羅蘭貝格分析師張君毅向記者表示,「8月,整個車市表現較好,因此帶動轎車也跟著回暖,但是這一勢頭能否持續,目前還不好說。」

  記者了解到,國內車市接下來的表現將與1.6L及以下小排量汽車購置稅減半政策緊密相關。在該政策年底到期前,可能會引發一陣購車熱潮,帶動各領域銷量增長。

  近年來,SUV市場一直火爆,特別是自主品牌企業,SUV成為最重要的銷量擔當,這與成熟市場轎車占比最大的情況形成明顯發差。

  從8月銷量來看,自主品牌中的吉利帝豪EC7、奇瑞艾瑞澤5、長安逸動等車型也取得較好的成績,單月銷量均超過1萬輛,但都未進入轎車銷量前十名。

  吉利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長遠來看,轎車市場的份額雖然在萎縮,但A級車在這一領域中的份額仍然最大,而吉利也正在這一市場布局新產品。

轎車

  8月轎車市場增長近20%

  乘聯會數據顯示,8月,狹義乘用車整體銷量同比大幅增長28.5%,達175.9萬輛。其中,轎車銷量為91.9萬輛,增幅為19.6%。

  就具體車型來看,8月銷量排名第一的一汽-大眾捷達增幅達99.1%,銷量為3.66萬輛;新朗逸同比增長20.6%,至3.39萬輛;別克英朗同比增長14.8%,至3.28輛。銷量前十車型均呈現較大幅度增長。

  雖然上月轎車市場的增幅接近20%,但仍低於整體乘用車市場28.5%的增長,與SUV市場40%以上的增幅更是相差甚遠。

  近年來,轎車市場的份額不斷萎縮。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3年,轎車份額為66.99%,2014年降至62.82%,截至今年上半年已經降至50.4%。在此背景下,今年8月,自主品牌轎車的市場份額為17.5%,同比下降1.1個百分點。

  上述吉利集團相關負責人向記者表示,「SUV的增速遠遠高於轎車,因此未來幾年轎車的份額還會越來越小。」

  A級車是自主「反攻」機會?

  乘聯會數據顯示,在8月的轎車銷量排位中,前20名車型中有18款為A級車,銷量總和達38.25萬輛,占轎車市場41.6%的份額。

  一位自主品牌車企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即使轎車整體變小,A級轎車在整體轎車裡面的份額還是最大的,一年可能有200萬、300萬輛的體量。這也是吉利主推A級轎車的理由。

  9月20日,國內多款新車上市,其中包括吉利的一款轎車——帝豪GL。上述吉利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真的要進入轎車市場,需要非常強的產品力,而帝豪GL則是衝著前十名去的。」

  長期以來,轎車市場被合資車型所把持,很少能見到自主品牌的身影。乘聯會數據顯示,8月,轎車市場銷量前十車型均為合資品牌,在前20名榜單中也僅有帝豪EC7和奇瑞艾瑞澤5進入,長安逸動排在第24位,同比增幅僅為1.1%。儘管如此,三款車型8月銷量均在1萬輛以上。

  事實上,在多數自主品牌車企近兩年的新車規劃中,均以SUV和新能源車型為主。近期有轎車產品規劃的除吉利汽車外,還有廣汽傳祺。根據廣汽的規劃,未來規劃中的傳祺品牌轎車車型包括GA2和新GA3,均基於A/A0級平台打造。

  張君毅向記者表示,「SUV市場的火熱終歸會有一個限度,而且轎車相對來說性價比更高,質量方面與合資品牌車型的差距正在縮小,消費者的觀念成熟後,將會漸漸接受(自主品牌)轎車的優勢。」更多相關行業分析請查閱《2016-2021年中國小轎車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更多轎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轎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