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市場監管總局食品安全抽檢監測司針對食品添加劑使用情況開展專項抽檢,結果顯示在307批次抽檢樣品中,有2批次因脫氫乙酸不合格。這一結果引發了公眾對食品添加劑使用規範的廣泛關注。脫氫乙酸作為一種曾經廣泛應用的防腐劑,其使用範圍正在逐步收緊,這背後反映了食品添加劑監管的持續升級和食品安全管理的不斷完善。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添加劑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脫氫乙酸是一種高效防腐劑,因其良好的抑菌效果和低廉成本,在食品工業中曾被廣泛應用。特別是在麵包、糕點等烘焙產品中,脫氫乙酸因其能有效抑制細菌、黴菌和酵母菌的生長,延長產品保質期而備受青睞。然而,隨著消費者對食品安全的關注度不斷提升,脫氫乙酸的安全風險逐漸成為公眾討論的焦點。
今年2月起實施的《食品安全國家標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GB 2760—2024)對脫氫乙酸的使用範圍進行了大幅調整。新標準刪除了脫氫乙酸及其鈉鹽在黃油和濃縮黃油、澱粉製品、麵包、糕點等7類食品中的使用規定,僅允許其在醃漬的蔬菜、醃漬的食用菌和藻類等5類食品中使用,且最大使用量由原來的1.0g/kg大幅下調至0.3g/kg。這一調整意味著陪伴中國食品行業二十餘年的脫氫乙酸正式退出烘焙領域。
儘管新國標對脫氫乙酸的使用範圍和限量做出了嚴格規定,但近期抽檢結果仍顯示有不合格產品檢出脫氫乙酸。這一現象反映出食品安全監管仍存在一定的漏洞。要從根本上解決這一問題,需要多方共同努力:食品生產企業應加大研發投入,積極開發新的防腐技術;監管部門應進一步完善抽檢機制,提升監管效能;同時,也要充分發揮社會監督作用,鼓勵企業內部人員和消費者積極參與食品安全監督。
食品安全無小事,每一個環節都需要嚴格把關。通過不斷優化食品添加劑使用標準,加強食品安全監管,完善社會監督機制,我們才能為消費者築起一道堅實的食品安全防線。
更多添加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添加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