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全球市場動態、政策驅動與技術突破下的戰略資源博弈
在2025年的全球經濟版圖中,稀土作為戰略資源的核心地位持續凸顯。隨著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與新興技術疊代,稀土產業的競爭已從單純的資源爭奪轉向技術創新、產能布局和應用生態的全方位較量。本文結合最新市場數據與政策動向,解析當前稀土行業的競爭態勢及發展現狀。
2025年第三季度數據顯示,中國北方稀土與包鋼股份達成協議,將稀土精礦交易價格調整為不含稅19,109元/噸(乾量,REO=50%),較上季度提升1.5%。這一調價反映了全球稀土市場供需關係的微妙變化:一方面,新能源汽車、風電等下游需求持續增長;另一方面,中國通過政策引導優化產能結構,推動行業向高端化轉型。
國際市場上,海外補庫需求與國內消費旺季疊加效應初現。機構預測,隨著智算中心建設加速和AI硬體普及,稀土永磁材料在電機、傳感器中的應用將進一步擴大,全球稀土消費量有望突破新高。
中國近期出台的多項政策為稀土產業注入動能。例如,《北京市深化改革提振消費專項行動方案》提出到2030年市場總消費額年均增長5%,其中明確將新能源汽車、高端裝備製造等稀土關聯領域列為戰略方向。同時,上海印發的《量子城市空間智能建設工作實施方案》,強調通過大模型研發推動稀土材料在智慧城市中的應用創新。
政策支持下,中國稀土企業加速全球化布局。以晶澳科技為例,其N型電池產線升級與阿曼產能擴張計劃,展現了從資源端到製造端的全鏈條競爭力。數據顯示,2025年上半年我國非油氣礦產勘查投入達66.93億元,同比增長23.9%,為稀土產業的技術突破提供堅實基礎。
技術創新成為稀土行業競爭的制勝關鍵。例如,中國華能7月10日下線的17兆瓦直驅型漂浮式海上風電機組,其高性能磁材依賴稀土永磁材料支撐,單機功率創全球紀錄。此類突破不僅提升國產設備的國際競爭力,也推動稀土在清潔能源領域的深度應用。
與此同時,全球產業鏈重構加速分化。中國憑藉完整的稀土加工鏈和政策優勢鞏固主導地位,而歐美正通過補貼政策吸引高端製造回流。值得注意的是,AI模型如Grok 4的應用將優化稀土資源勘探與回收流程,預計2025年行業效率提升15%以上。
資本市場對稀土板塊的關注持續升溫。港股主題ETF近一個月淨申購超320億元,創新藥、科技、紅利等領域資金流入顯著,反映出投資者對稀土驅動的產業升級信心增強。例如,匯添富港股通創新藥ETF淨申購額達38.36億元,側面印證了市場對稀土在醫療設備等細分領域的期待。
A股方面,光華科技、東陽光等企業憑藉稀土磁材與液冷技術布局實現業績高增長。中國船舶、中國重工的民船交付量同比大幅提升,也凸顯出稀土材料在高端裝備製造中的不可替代性。
2025年稀土產業的戰略機遇與挑戰
綜上所述,2025年的稀土產業正處於關鍵轉型期。價格波動與技術突破交織、政策引導與市場需求共振、全球競爭與本土優勢並存的局面下,中國在稀土領域的全產業鏈布局正推動其向更高附加值的環節邁進。隨著新能源、AI算力等下游需求持續釋放,以及國際產業鏈合作深化,稀土作為「工業維生素」的戰略價值將得到進一步彰顯。
未來,行業需警惕供需失衡風險與技術疊代壓力,在資源保障、綠色開採和高端應用開發上同步發力,方能在新一輪全球競爭中鞏固優勢地位。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