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進入2025年後,中國作為全球最大稀土生產國和出口國,在鞏固產業鏈主導地位的同時面臨複雜的國際博弈。隨著關鍵技術領域對稀土依賴度持續攀升,全球主要經濟體正通過政策工具與技術手段爭奪這一"工業黃金"的話語權。本文聚焦中國在資源保護、產業布局及安全防控方面的最新實踐,解析2025年稀土戰略的演進邏輯。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稀土行業競爭格局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分析報告》指出,我國依託世界領先的稀土儲量(約9400萬噸)和完整產業鏈,在2025年進一步完善出口監管機制。通過建立"全鏈條溯源系統"與"智能查驗平台",對含稀土元素的合金材料、電子元器件實施精準管控。數據顯示,僅上半年就查獲企圖將高純度鋱(Tb)、鏑(Dy)偽報為普通焊錫膏的違規案件23起,涉及金額超8億元。新型監管技術通過光譜分析與成分反演算法,成功識別出夾雜在陶瓷原料中的稀土氧化物,有效阻斷了走私鏈條。
境外勢力持續升級竊取手段:將釹鐵硼磁粉混入建築陶瓷基料,偽裝成"新型耐火材料"申報出口;利用跨境物流將微量稀土粉末分裝至塑料模特空腔內運輸。國家安全機關數據顯示,2024年至2025年截獲的此類案件同比增長178%,涉及多個國家的高端製造業企業。針對此態勢,監管部門已建立"風險品名動態資料庫",對含"合金配重塊""納米陶瓷粉體"等模糊描述的商品實施重點查驗。
在產業端,中國正推動稀土功能材料向高附加值領域延伸:永磁電機產能較五年前提升3倍,支撐新能源汽車與工業機器人發展;催化材料產量突破18萬噸/年,助力碳中和目標。同時,通過"一帶一路"倡議構建海外資源保障網絡,在寮國、緬甸等國建立規範開採合作區。安全方面,已建成覆蓋全國的稀土元素指紋庫,實現從礦山到終端產品的全流程溯源追蹤,確保戰略資源自主可控能力持續增強。
而言,2025年中國稀土產業在保持全球競爭力的同時,正通過技術創新與制度完善築牢安全屏障。面對複雜多變的國際環境,中國既鞏固著占世界64%的稀土分離產能優勢,也以更嚴密的安全防控體系守護著"國之重器"的戰略價值。未來五年,隨著關鍵礦產立法進程加速和智能監管系統的全面部署,我國將在保障國家安全與促進全球產業鏈穩定之間實現更高水平平衡。
更多稀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稀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