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9月17日,中國鐵路系統在政策引導和市場需求的雙重推動下持續優化供給結構。通過深化運輸供給側改革、強化跨區域聯動,並依託精準的數據分析,鐵路部門不僅實現了旅客發送量的歷史性突破,還以多樣化服務模式激活了旅遊經濟與城鄉融合發展的新場景。以下從多個維度解析當前鐵路運行的核心成果及政策環境對行業的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路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近年來,國家持續優化高鐵與普速鐵路資源配置,充分挖掘既有線路潛能並釋放新增運力。2025年1-8月,全國鐵路日均開行旅客列車達11,127列,同比增長7.7%,其中京哈高鐵京瀋段、滬昆高鐵杭長段的高標運行以及渝廈高鐵重慶東至黔江段等新增線路貢獻顯著。通過動態調整列車方案並強化跨境客運組織(如廣深港高鐵發送跨境旅客2,115萬人次,中老鐵路跨境客流量達17.4萬),鐵路運輸網絡實現了資源利用效率最大化。
為響應文旅消費升級趨勢,鐵路部門推出「火車向著景區開」等特色項目,並通過適老化改造、品牌化運營(如「京和號」「天山號」)以及定製化「歌迷專列」「球迷專列」,精準對接旅遊康養、研學旅行需求。截至2025年8月,全國鐵路累計開行旅遊列車1,551列,較去年同期增長26.1%,成為激活區域經濟與銀髮消費的重要載體。
在政策推動下,鐵路部門通過技術賦能提升服務品質。例如,學生預約購票系統持續優化,網際網路訂餐覆蓋92個站點,並試點寵物託運及「輕裝行」服務(已擴展至40座和30座車站)。同時,深化與城市交通的協同銜接——全國已有45個鐵路到達站實現地鐵免安檢接駁。這些舉措不僅提升了出行便捷性,更通過優化重點旅客服務、推廣文明出行文化,構建了全鏈條溫馨出行環境。
2025年1-8月全國鐵路發送旅客32億人次,同比增長6.7%,創歷史同期新高。這一成績背後是政策對普速列車和公益性「慢火車」的保障力度,以及通過鐵路12306大數據實現精準供需匹配的成果。此外,在鄉村振興戰略支持下,老少邊及脫貧地區群眾出行便利性持續改善。
當前中國鐵路發展呈現「能力擴容、服務提質、數據賦能」三大特徵,政策引導與市場響應形成合力,推動行業成為穩經濟擴消費的重要引擎。未來,隨著國慶中秋假期運輸組織的精細化推進以及旅遊專列等特色產品的深化運營,鐵路系統將持續發揮連接城鄉、激活消費的作用,在支撐國內經濟循環中釋放更大潛力。
更多鐵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鐵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