啤酒行業十年未漲價的好日子將一去不復返。包括華潤雪花、青島、燕京啤酒在內的多家啤酒企業在1月宣布對產品進行價格調整,這也是啤酒企業近十年來的首次漲價,漲價消息也讓沉寂多年的啤酒行業重新變得熱鬧起來。
接棒貴州茅台的漲價,國內外啤酒品牌在銷售淡季出現了「反季節」漲價潮。包括華潤雪花、青島在內的多家啤酒企業從1月1日起將對產品進行價格調整。
燕京啤酒、華潤雪花啤酒、青島啤酒先後發布漲價通知,漲價幅度在10%-20%,漲價產品集中在500ml的瓶裝和易拉罐裝。對於漲價原因,華潤雪花與青啤的調價通告函中均表述:由於原材料價格上漲、人工成本增加、運輸費用增加、環保稅開徵等原因,生產成本增加。
1月5日午間,青島啤酒發布澄清公告稱,公司擬對部分區域的部分產品進行價格上調,並非全部產品,以部分消化成本上漲壓力,擬漲價部分產品的平均漲價幅度不超過5%。
以2016年數據計算,我國啤酒出廠噸價僅為世界主流水平的一半左右,國產品牌中重慶啤酒噸價最高,達到了3270元/噸;青島啤酒作為另一家單價超過3000元的品牌,為3260元/噸;燕京啤酒在五家國內品牌中噸價最低,僅為2413元/噸。雖然國產啤酒噸價在近幾年的行業低迷期持續保持上升,但仍低於世界主流品牌的水平。2017-2022年中國低醇啤酒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及投資前景預測報告表明,嘉士伯的噸價為5254元/噸,百威英博更是達到了6383元/噸,二者價格接近了國產啤酒兩倍。從噸價來看,國產啤酒提價空間巨大,部分低端產品噸價還在2000元/噸以下,而新推出的高端產品則可以接近5000元/噸。 在市場飽和、銷量增長空間不大的環境之下,產品升級、噸價提升追求更高的毛利率將成為企業的主要盈利途徑。
啤酒在我國作為舶來品,其消費經歷數十年發展,已在20世紀90年代後期逐漸進入成熟期。近些年來,由於國內固定資產投資下降、消費人群占比下降,需求端以鮮有增長推動力。2016年中國人均啤酒消費 33.2升,位列世界60位,雖然與啤酒傳統消費國德國、巴西等國在較大差距,也小幅落後於與中國消費結構相近的韓國、日本(人均41.4升和46.6升),但是已高於泰國等東南亞國家。考慮到我國啤酒市場在 2014年後出現的行業集體下滑,我國 2013年人均消費量為37.4升,已接近同年韓國 40.5升的水平,與日本的48.2升還有10升的差距。日韓啤酒市場目前已經處於飽和階段,人均銷量已出現下降趨勢,若我國啤酒行業能恢復到14年之前的水平,則將可能會與日韓市場面臨一樣的瓶頸。但就現狀來看,我國啤酒行業整體規模應該至少還有10%-20%的增長空間。綜合考慮,我國啤酒市場走出低迷期的過程中有一定的增量空間,但十分有限; 而目前主流的消費理念為少飲酒 、 喝好酒,因此看來,未來我國人均啤酒消費量持續增加的可能性不大,企業以往靠低價擴張市場容量的營銷策略將不再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