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我國食用油市場呈現小包裝油呈寡頭競爭,散裝油或將逐步退市,調和油國標出台再延期等現狀。加上食用油原料市場的動銷不景氣,使得食用油市場競爭加劇。以下是食用油市場行業分析。
我國食用油發展歷程可以分為三個階段。第一階段為計劃經濟階段,因1987年改革開放剛剛開始,國內大部分地區在1993年之後才完全脫離計劃經濟、定量供應的歷史;第二階段為食用油的快速發展階段,即自1993年到2010年,國內食用油產業雖然經歷了一定的曲折發展之路,但不斷前行,且日益發展壯大,使我國食用油加工行業快速躍居全球前列;第三階段為產能過剩和去產能階段,隨著國內食用油行業的高速發展,國內食用油產業產能日益過剩,加之植物油融資貿易興盛,使國內食用油市場逐漸混亂,為了穩定市場環境,國家明確提出去除過剩產能,並提倡食品安全消費,這也使整個食用油行業步入了新的發展階段。現從三個方面來看食油市場行業分析:
多年來,食用油市場經歷了從小牌子林立到品牌鼎立的大魚吃小魚的行業成長過程。食用油市場分析,中國當前擁有2600萬噸的食用油市場,小包裝食用油占比例不到20%,散裝油占據80%以上,而在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小包裝食用油已占當地食用油市場的50%-60%,因此我國小包裝油市場潛力巨大。而在小包裝食用油領域中,以「金龍魚」為代表的益海嘉里系占據45%的市場份額,以「福臨門」為代表的中糧系占據約15%的市場份額,「魯花」占據7%-8%的市場份額。
前述業內資深人士指出,隨著散裝油在消費者心中安全地位的下降,並伴隨著各地逐步出台的「禁散令」等釜底抽薪政策,估計小包裝食用油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擴大,在其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的同時,小包裝食用油各品牌間的競爭自然會呈現出白熱化、寡頭化的態勢。據統計數據顯示,雖然目前市場上可見的小包裝食用油單品已經達到4000種,看似依然是品牌林立,但從市場占有率來看,小包裝油市場的競爭依然是前述幾大品牌之間的競爭。
由於我國臨儲菜油比上年少收近100萬噸,進口菜籽數量同比增加144萬噸,折油近60萬噸,直接抵銷進口菜油的減量。雖然菜油銷售價格處於歷史低位水平,有利於拉動市場購買。但國內菜油供給十分充足,價格受嚴重壓制,市場盈利走低的局面持續,菜油價格延續了數月以來的區間價格震盪。
2018年,預計我國菜油因整體需求的增加將有所活躍,但整體的市場銷售因為時間差異仍然將出現較大的區間波動。食用油市場行業分析,雖然國人對大豆油都是轉基因的認知已經非常普遍,有助於2018年菜油的消費數量增加,但是從國內菜籽油進口情況來看,2017年1月至12月,進口菜籽數量近150萬噸,雖然低於去年同期,但也處於五年來偏高年份。而預計2018年的進口量基本在150萬噸以上,這將大大提升國內菜籽油的產能。與此同時2018年下半年,隨著國內菜籽收割壓榨,菜油的供應也就遠大於消費需求。在菜油供貨充足的市場環境下,只有節日需求能有力帶動產品消費,而消費者購買是有明顯的周期性。因此,2018年國內菜油將繼續區間震盪,全年價格也將出現高低起伏的波動。
據我國糧食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我國將充分發揮東北非轉基因大豆優勢,提升當地大豆油加工產業水平;在長江中下游和西部油菜籽主產區,黃淮海花生主產區,黃河、長江流域和西部棉籽主產區,西部葵花籽主產區,結合淘汰落後產能,發展一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大型加工企業,鼓勵建設一線多能、多油料品種加工項目;依託稻穀、玉米主產區大型糧油加工企業,大力發展玉米油、米糠油等特色油脂加工;在長江中游及淮河以南地區,大力發展油茶籽油等木本植物油加工,增強食用植物油供給能力。然而,如此重要的油品卻因種種原因長期沒有一個標準,因此調和油市場一直有著「亂調」的臭名。
我國目前的食用油市場規模巨大,行業競爭激烈,邱少梅認為,未來我國的食用油行業發展趨勢會隨著人們對消費需求的提升,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且在該行業競爭加劇的形勢之下,以及國外資本和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市場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
綜上所述,隨著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消費者對食用油需求呈現出多樣化趨勢。未來,食用油供給安全的關鍵在於發展菜籽油類產品。未來,將大力發展油茶籽油等木本植物油加工,增強食用油供給能力。未來,在市場格局趨於穩定下,食用油市場將進一步發展。以上便是食用油市場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