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國家發改委的限價令已到期,部分食用油價格呈現上漲態勢。2014到2016年產量基本保持著增長態勢。2017年受市場、油料減產以及種植成本上升的影響,產量增速有所放緩。以下是食用油市場行業發展現狀分析。
自2011年至今,食用油行業消費者滿意度保持了相對穩定的水平,從消費者角度說明食用油行業質量安全狀況穩定良好。食用油市場分析數據顯示,品牌形象和感知質量對滿意度的影響較大,而感知價值對滿意度的影響較小。
我國食用油品種主要的為豆油和菜籽油,兩者占國內油脂消費的76%左右。食用油市場行業發展現狀分析,「去年受油粕價格偏低影響,多數壓榨企業處於虧損局面。」油脂分析師盧寧在接受《中國產經新聞》記者採訪時表示,對中小企業而言,很難以期貨市場進行套期保值的操作去降低運營風險。且由於行業集中度的提升,加大了龍頭企業的話語權和影響力,在多重壓力下,部分中小食用油企業步履維艱。伴隨著人們對食用油的消費觀念變化、國際食用油價格下降,以及來自於國際資本市場等的壓力,迫使國內的中小型油企加快其品牌升級和技術創新。
從食用油區域市場分布是來看:華東地區食用油市場發展較為成熟,食用油市場規模在整個食用油市場中的比重高達38%以上;其次是華中地區、華北地區以及東北地區、華南地區,四者占比分別是17.49%、13.24%和12.35%、11.83%,總體差距不大;西南地區和西北地區的食用油市場較小,占比分別是4.93%和1.83%。總體來看,我國食用油市場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華東地區等。
從食用油產量前十的省市來看:是天津、湖北、山東、江蘇、廣東、河南、廣西、湖南和黑龍江、遼寧。各省市產量依次是761.93萬噸、745.33萬噸、694.17萬噸、603.16萬噸、512.80萬噸、436.19萬噸、333.77萬噸、319.66萬噸和253.50、240.79萬噸。
此外,食用油行業的食品安全問題同樣引人關注。中國食品協會相關人士劉君利對中國商報記者坦言,目前市面上存在很多勾兌油,例如用大豆精、葵花精代替大豆、葵花籽去勾兌。另外,一些調和油不是用油調和,而是用食用糖精等進行調和。食用油市場行業發展現狀分析,關於我國食用油加工企業的利用率,數據顯示,目前我國食用油加工企業的利用率只有55%,45%的產能處於過剩狀態,利用率有待提高。
根據我國糧食加工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要求,我國將充分發揮東北非轉基因大豆優勢,提升當地大豆油加工產業水平;在長江中下游和西部油菜籽主產區,黃淮海花生主產區,黃河、長江流域和西部棉籽主產區,西部葵花籽主產區,結合淘汰落後產能,發展一批菜籽油、花生油、棉籽油、葵花籽油大型加工企業,鼓勵建設一線多能、多油料品種加工項目;依託稻穀、玉米主產區大型糧油加工企業,大力發展玉米油、米糠油等特色油脂加工;在長江中游及淮河以南地區,大力發展油茶籽油等木本植物油加工,增強食用植物油供給能力。
總體而言,伴隨著食用油行業的增速放緩和集中度的不斷提高,我國食用油消費結構以豆油、菜籽油、棕櫚油、花生油占據統治地位。未來,高端食用油將逐步發展為膳食營業補充劑,滿足消費者特定的營養、保健需求。未來,在政策的指引下,食用油市場將呈現出較好的發展態勢。以上便是食用油市場行業發展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