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開放之前,我國食用油一直處於發展停滯階段;改革開放之後,我國食用油市場經歷了從小牌子林立到品牌鼎立的過程。現如今,食用油市場發展良好。以下是食用油市場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改革開放之前,我國油料加工行業一直處於國家監管之下,油脂實行定量供應,整個行業一直發展停滯,食用油產量無法滿足需求。食用油市場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1999-2003年是快速發展階段:國家出台「穩糧壓棉擴油」政策,大量大型油脂加工企業在一些港口城市興建,我國成為全球第二大食用油加工國家。2004-2005年是調整階段:受國際大豆價格波動及「禽流感」影響,食用油加工業出現全行業虧損,產業集中度提高。2006-2010年是再次快速發展階段:由於我國養殖行業發展以及植物油價格的上漲,我國植物油行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快速發展時期,行業盈利水平大幅提高。2011-2012年受國家政策調控和原料價格波動影響,我國食用油市場走勢溫和。2013-2017年,隨著國家政策調控手段的加強,市場環境的變化,整個食用油行業處於新的調整期。
多年來,食用油市場經歷了從小牌子林立到品牌鼎立的大魚吃小魚的行業成長過程。我國當前擁有2600萬噸的食用油市場,小包裝食用油占比例不到20%,散裝油占據80%以上,而在香港、新加坡和日本,小包裝食用油已占當地食用油市場的50%-60%,因此我國小包裝油市場潛力巨大。食用油市場分析,在小包裝食用油領域中,以「金龍魚」為代表的益海嘉里系占據45%的市場份額,以「福臨門」為代表的中糧系占據約15%的市場份額,「魯花」占據7%-8%的市場份額。
前述業內資深人士指出,隨著散裝油在消費者心中安全地位的下降,並伴隨著各地逐步出台的「禁散令」等釜底抽薪政策,估計小包裝食用油的市場份額會進一步擴大,在其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的同時,小包裝食用油各品牌間的競爭自然會呈現出白熱化、寡頭化的態勢。
目前,我國食用油企業的發展面臨著良好的機遇。食用油市場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未來我國的食用油市場會隨著人們對消費需求的提升,研發符合市場需求的新產品。且在食用油行業競爭加劇的形勢之下,以及國外資本和產品進入中國市場,國內市場的競爭只會更加激烈。以中糧為例,目前在積極和國際企業合作、收購重組,預計將利於企業對南美大豆採購成本的降低。食用油市場還將積極發展小包裝。由於小包裝的價格相對穩定,且利潤尚可,食用油企業也開始積極提升小包裝的比例。「企業還將向多品種、高端化方向發展。
2017年12月,國家糧食局發布了《糧油加工業「十三五」發展規劃》,提出堅持多油並舉,增加和改善國產油菜籽油、花生油、大豆油、棉籽油、葵花籽油、芝麻油等食用油供應。積極開發米糠油、玉米油等,大力發展油茶籽油、核桃油、橄欖油、牡丹籽油、文冠果油、棶木果油等新型健康木本食用油,增加胡麻籽油、紅花籽油、紫蘇籽油等特色小品種油供應,積極開發起酥、煎炸等專用油脂。
總體而言,我國食用油品種主要的為豆油和菜籽油,兩者占國內油脂消費的76%左右。我國食用油市場地域分布不均衡,主要集中在經濟比較發達的華東地區等。未來,隨著國家政策調控手段的加強,市場環境的變化,整個食用油行業處於新的調整期。以上便是食用油市場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