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的崛起,全球動力電池行業進入快速成長階段,出貨量達到30.5GWh,複合增長率約288%,新能源客車銷售5.9億輛,占比約20%;新能源專用車銷售約2萬輛,僅占7%,以下是動力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
全球動力電池90%以上的產能集中在中日韓三國,日本自上世紀90年代大力投入鋰電池研究,韓國於21世紀快速跟進,中國近兩年後來居上。動力電池行業分析指出,日本的松下、韓國的LG化學、三星SDI基本壟斷了日韓及歐美主流車企動力電池的供應。
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總產能達到135GWh,有效產能110GWh,而全年動力電池出貨量僅為36.2GWh,平均產能利用率不足40%。動力電池行業發展趨勢指出,以龍頭企業產能利用率可達80%估算,部分中小企業的產能利用率僅為10%,低端產能過剩明顯。
從不同車型的銷量情況來看,動力電池是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貢獻主力,客車次之,專用車目前銷量占比最小。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21萬輛,占比約73%;新能源客車銷售5.9萬輛,占比約20%;新能源專用車則僅占7%,銷售約2萬輛。
從各類型汽車的滲透率角度看,新能源客車滲透率遠遠高於乘用車和專用車。2019年新能源乘用車的市場滲透率約1.3%,較前兩年持續提升1.1個百分點;新能源客車單月市場滲透率從2015年初的4.3%迅速上升至2019年的50%,全年滲透率約19.0%,
目前,我國動力電池企業數量仍然龐大,但差距非常明顯。從2019年動力電池市場數據來看,寧德時代(CALT)裝機量13.6GWh,市場份額 45.5%,穩居第一;比亞迪(BYD)裝機量7.4GWh,市場份額24.5%,位列第二;兩大龍頭合計市占率高達70%。2019年進入行業前十的動力電池企業還有國軒高科、億緯鋰能、多氟多等。前十家企業總裝機量26.38GWh,市場占比88%。
2019年11月工信部出台《汽車動力電池行業規範條件》(徵求意見稿),將鋰離子動力電池單體企業的年產能力由0.2GWh大幅提升至8GWh。動力電池行業發展趨勢指出,目前僅有5家企業達到產能標準,以各生產商公布的擴產計劃估算,2020年將有14家企業產能達標。
預計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將進入規模化退役,預計2020年動力電池回收量將達到136.5千噸,2022年將達到247.6千噸。寧德時代、比亞迪、國軒高科、中航鋰電等電池生產企業和材料生產企業,均已在動力電池回收領域布局上開始發力。
總的來說,我國的動力電池行業正在面臨飛速的發展,目前湧現出寧德時代、比亞迪兩家動力電池頭部企業,且寧德時代目前在裝機量上已經排名全球第一,取得這樣的成績實屬不易,這個行業需要在繼續高速發展當中不斷進行技術的研發與更新,要超越日韓等企業,通過研發獲取自身發展的核心技術,以此繼續進行全球化的拓展,以上便是動力電池行業發展趨勢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動力電池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動力電池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