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城鎮化的不斷推進及汽車保有量的不斷增加,我國高速公路及城市交通面臨安全故事頻發、大氣污染加劇等問題,2018年我國交通設備實現銷售收入5738億元,同比增長7.34%,以下是交通設備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
2011-2015年,我國鐵路固定資產投資逐年增長,從2011年的5800億元增長至2015年的8238億元,年複合增長率為9%。2015年年初制定的鐵路投資計劃是 8000 億元,實際投資8238億元,由此「十二五」期間鐵路投資累計將達到3.58萬億元,遠高於「十二五」規劃的2.8萬億元。
2016年,我國鐵路運輸設備製造行業規模以上企業有776;實現銷售收入4155億元,同比增長6.57%。交通設備行業分析指出,實現產品銷售利潤680.1億元,同比增長11.48%;實現利潤總額348.7億元,同比增長7.05%。
2017年,我國國家高速公路通車裡程為10.8萬公里的規劃目標。交通設備行業概況及現狀指出,與國外相比,由於高速公路營運模式的不同,如美國的收費高速公路比例不到10%,而我國的高速公路中有95%屬於收費公路。我國高速公路具有最大的通車裡程以交通系統行業開始萌芽。
2018年,隨著我國鐵路和城市軌道交通的快速發展,軌道交通裝備產業規模不斷擴大,尤其是在「十二五」期間,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銷售收入平均增長率約為10.1%。另外,目前國內已建成一批具有國際先進水平的製造基地,生產能力已居世界領先地位。形成了以主機企業為核心、以配套企業為骨幹,輻射全國的軌道交通裝備製造產業鏈。
目前,我國軌道交通裝備產業通過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整體研發能力和產品水平大幅提升,初步掌握了高速動車組、大功率交流傳動機車、重載和快捷貨運列車、城軌車輛、大型養路機械、列車運行控制、行車調度指揮、計算機聯鎖、綜合監控等產品製造技術。大功率交流傳動機車、高速動車組、城軌A型車等產品已批量投放市場並穩定運行。動車組、城軌車輛、內燃機車、大型養路機械等軌道交通裝備產品已出口到俄羅斯、澳大利亞、巴西、印度、阿根廷、土耳其、伊朗、馬來西亞等國家。
交通設備行業概況及現狀指出,在國家政策的刺激引導下,我國智能交通應用的市場規模不斷擴大,智能交通射頻識別與電子支付行業近年來呈現了高速的增長態勢。2016年行業的市場規模僅為6.40億元,2017年就達到了12.81億元,這期間年複合增長率達41.47%,2018年達到24.13億元,預計2019年市場規模達到31.37 億元。
隨著智能交通射頻識別與電子支付行業市場在停車場智能化與路徑識別等新興領域的拓展,未來其市場規模將迅速增長,預計2019年—2020年智能交通射頻識別與電子支付行業將繼續保持高速增長。
軌道交通的目前主要分為四個層次:1、幹線鐵路(高鐵);2、城際鐵路(城市圈),一個區域範圍內的鐵路交通;3、市郊鐵路(通際圈),大中心圈,即中心-郊區鐵路交通;4、城市軌道,以地鐵為主,還包括有軌電車、輕軌、磁懸浮等。目前體量較大的為幹線鐵路即高鐵建設,而增長速度最快的為城市軌道,以地鐵建設為突出代表。以上便是交通設備行業概況及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交通設備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交通設備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