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的籌集採用傳統型的籌集模式,2019年我國養老保險參保總人數達到9.42億人,五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比上年增長14.1%,總支出比上年增長20.3%,以下是養老金行業現狀分析。
基本養老保費的工資繳納基數是根據個人去年的在崗平均工資結合上下限來確定,待遇水平能夠基本保障老年人的生活,養老金行業分析指出,上限是該地區上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的300%,各地對企業繳費比例並不統一,下限為該地區上年度城鎮單位在崗職工月平均工資和城鎮私營單位從業人員平均工資加權平均值的60%,並且部分地區允許省內實行多層級的企業繳費比例規則。
養老金行業現狀指出,國務院印發《關於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改革的決定》,對機關事業單位工作人員養老保險制度進行改革,機關事業單位實行社會統籌與個人帳戶相結合的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由單位和個人共同繳費,養老金雙軌制並軌方案正式落地。
截至2019年底,已有多個省份公布並軌方案及實施辦法,其中多數省份設置10年的過渡期,隨著地方實施方案的逐漸成熟以及基本工資調整的完成,養老保險並軌將正式邁入實施階段。
從地域分布來看,年金的發展在沿海發達省份要好於內陸落後省份,北京、上海、廣東、浙江等省份企業年金資產金額較大,覆蓋率較高。 截至2019年底上海參加企業年金計劃的企業有8543家,資產金額達581億元。而一些內陸經濟欠發達地區的企業年金啟動較慢,2019年甘肅省累計有402家企業參加企業年金計劃,資產金額僅為84.9億元。
從發展結構來看,企業年金在經濟效益好的行業尤其是壟斷行業發展較快,大多集中在石油、電力、電信、石化、鐵路等行業。相較之下,中小企業年金計劃發展緩慢,作為企業年金市場的參與者,政府與金融機構的表現更為積極,許多企業仍處於觀望狀態。
養老金行業現狀指出,隨著參保離退休人員的繼續增加,國內基本養老保險的壓力將進一步增強。因此制定完善有效的養老保險制度應是老齡化加劇、社會問題嚴重背景下,重點關注的問題之一。未來養老保險行業的發展應從「提升參與度+提升總收入」兩個目標入手。
針對個人養老保障,未來數年個人商業養老有望走上快車道。除了保險機構參與之外,公募基金也在積極申報和募集養老金產品,包括目標風險、目標日期等更多樣化的投資工具,能夠給投資者提供更多的自主投資選擇空間,相信在不久的未來公募基金等其他主力資管機構也會逐步加入,以上便是養老金行業現狀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養老金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養老金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