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營銷行業分析報告 >> 2013年中國營銷行業現狀簡析

2013年中國營銷行業現狀簡析

2013-06-18 13:54:01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走過20多年的風雨歷程後,營銷行業已經成為中國最具市場化和最成熟的民族產業之一。毋庸置疑,中國企業出色的營銷能力為自己的發展與強大做出了傑出貢獻。以下是對我國營銷行業現狀簡析

  中國企業營銷過分重視促銷、推廣、廣告和通路等「舞台」表演,但對市場調研、消費者研究、產品研發等興趣不高。至今,一些企業的老總在談到營銷時,一定會用到「藝術」一詞,認為做市場是一種直覺。

  實際上,營銷也要遵循社會規律,需要進行市場研究和數理分析。一些企業的營銷管理人員不熟悉產品,不熟悉市場,甚至很少走訪終端,而是坐在辦公室遙控,用渠道促銷代替市場基礎工作。某企業召開區域經銷商會議,其營銷總監現場做了一個小測試,請在座的經銷商中認識區域分公司經理的舉手,結果舉手的人寥寥無幾。可想而知,這樣的區域分公司經理是如何做好區域市場工作的。

  過分強調成則為王敗則為寇

  中國企業營銷過分注重結果,雖然有過程考核的指標,但由於這些指標設置得不合理,使得精細。

  營銷很難落地。純粹以銷售和利潤作考核指標,適應於企業初創期,那時企業的規模不大,市場拓展是首要任務。隨著企業規模的進一步擴大,唯銷量論、唯利潤論等看似合理的考核指標將會影響企業的長治久安。

  商貿行業市場研究報告資料顯示,營銷是需求較大的行業,各類企業均需要,就業前景很廣闊,歷年平均就業率達97%左右。營銷近幾年就業率:2002年 97% 2003年 96.5 04年97.8%。

  我國市場經濟的不斷完善,營銷已經滲入到各種各樣的企業里,不僅是外資企業、民營企業,國有企業也都在講營銷。人們對營銷的觀念也將有更深的認識,所以對這方面人才的需求將繼續看好,並有繼續升溫的可能。並且,隨著我國住房制度的商品化發展和商品房信貸業務的日益紅火,購買商品房已成為絕大多數國人的首選投資,房產商之間的競爭也越來越激烈,其中最有效的促銷手段就是聘用房產推銷員。而隨著小轎車的大幅降價及國民收入的逐年增加,小轎車在21世紀進入中國三分之一以上家庭已不再是神話,因此,汽車營銷人員也將走俏職場。再有保險推銷人員在經歷了20世紀90年代的『艱苦創業 』之後,也將成為21世紀的熱門職業。所以,對營銷專業人才的整體需求會增大。

  但是,因為營銷的特殊性,做營銷需要各種能力,不是學營銷的人就適合做營銷,專業知識反而變得不是很重要,很多低文憑的人願意付出更大的勞動獲得更多的回報,形成了營銷專業學生的強勁的對手,給畢業生造成了一定的壓力。

  營銷類職位是人才市場需求榜上不落的冠軍,銷售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數據推測,營銷類仍是2005年需求量最大的職位。營銷類專業由於所有高校基本上都設置了這個專業,導致連年供給不斷增加,反映在才市上就是低層營銷人員的薪資水平被拉低。但擁有良好溝通技巧和心態的營銷類專業的畢業生在2005年的總體就業形勢不錯。

  但隨著國內市場的一步步規範化,無論是國有企業、民營企業還是外資企業都站在同一起跑線上參與市場競爭——其核心就是營銷人才的競爭。

  營銷行業現狀簡析顯示,由於營銷科學是近20年才從國外引入的「舶來品」,所以目前國內企業整體的營銷水平還比較低。企業的營銷人員大部分都是從其他專業或行業發展過來的,很多高級營銷管理人員也沒有接受過系統的營銷知識培訓和學習,做市場完全靠的是他們的經驗和對行業發展前景的感覺,市場運作的科學性、系統性不強。這種狀況已經難以適應國內、國際不斷提高的市場競爭水平。因此,企業急需那種具備系統營銷知識和技能的人才,特別是高級市場策劃和管理人員。中組部《關於加強和改進企業經營管理人員教育培訓工作的意見》提出: 「我國新經濟形勢下缺少既懂管理、又懂技術,既熟悉國內市場、又熟悉國際市場的複合型高級管理人才」。

更多營銷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營銷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