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中國民眾對健身、運動與身體形象管理的態度轉變,運動品牌崛起時代來領。據宇博智業小編了解,近一個月來安踏、李寧等運動品牌企業紛紛動作不斷,旨在布局運動品牌市場。那麼運動品牌市場正的有那麼好嗎?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16年運動品牌市場分析。
11月22日,安踏體育發布公告稱,已向上交所提交申請,向內地合格投資者公開發行總額不超過人民幣36億元的公司債券。公告稱,計劃發行的公司債券所得款項旨在用於(包括但不限於)償還借貸及作為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通過一系列收購,安踏的多品牌戰略已經浮出水面。此次「熊貓債」募資後,將為安踏的多品牌戰略與推廣提供強有力的資金支持。
事實上,安踏的多品牌、國際化戰略此前已經開始布局。2015年年底,安踏收購了FILA,目前在中高端市場為安踏集團帶來不菲業績。2015年末安踏再次完成對戶外休閒、登山運動品牌Sprandi的收購,有業內人士認為,此次收購最主要的目的是拓展低端運動鞋市場。而今年4月,安踏斥資1.5億元取得了日本高端品牌Descente在中國內地獨家經營及從事帶有「Descente」商標的所有類別產品的設計、銷售及分銷業務的資格。Descente主要以滑雪和戶外系列為主,其或將幫助安踏進軍戶外滑雪市場,為迎接2022年北京冬季奧運會做好準備。此外,去年業內曾頻繁爆出安踏試圖收購彪馬的消息。
「為滿足消費者需求以及在分銷網絡急速變化下,獲得更大的市場份額,我們致力推進單聚焦、多品牌、全渠道的策略。我們一方面在街鋪、商場、百貨公司、奧特萊斯以及電子商貿等銷售渠道全面提升零售管理水準。另一方面,我們通過安踏、安踏兒童、FILA、FILA KIDS 及NBA品牌覆蓋從大眾到高端市場,從功能性到時尚體育用品,以及從成人到兒童不同的消費者。」丁世忠在2016年中報中如此描述安踏的品牌布局。
事實上,吹響併購細分市場品牌號角的已不僅僅是安踏,曾經的國內體育品牌「老大」李寧在被安踏超越後,在去年的年度財報中,終於宣告了扭虧為盈,並在今年也釋出併購小眾品牌的信號。其中,搭上「美國老字號」Danskin ,準備搶占女性運動服裝市場,就是其宣布重新出發的一個重要信號。
上月18日,李寧與艾康尼斯國際業務總裁威利·伯克哈特正式簽約,據業內媒體報導,該筆合同交易約為1億元。李寧公司將獨家經營 Danskin 在中國內地及澳門地區的業務。在全美女性緊身衣消費排行榜中,Danskin品牌曾長期占據榜首。據懶熊體育報導數據顯示,2015年Danskin全球營收約為10億美元。
一股打造多品牌市場的熱潮正在運動品牌中掀起。觀察人士表示,當前的體育還不僅僅是安踏與李寧的「雙龍戲」,早在上個月,貴人鳥也宣布收購美國籃球裝備品牌AND1,而本月初剛剛從港股成功私有化的匹克也宣稱未來將推動多品牌戰略,打造自己的多品牌方陣。
10月11日貴人鳥發布公告,宣布收購籃球裝備品牌 AND1 未來 31 年在大中華地區(包括中國內地、香港、台灣、澳門)的獨家商標運營權。根據協議,貴人鳥將在2022年6月30日前支付220萬美元的最低授權金,隨後25年以5年為一個周期,支付不同額度的最低授權保證金。這筆交易合計費用至少達2600萬美元。
而匹克體育在成功完成私有化後,公司CEO許志華對外宣稱,匹克將實施多品牌戰略,完善體育裝備國際化戰略布局。許志華說,「未來會通過收購和投資國際上體育細分行業優秀的裝備公司,實施多品牌戰略,逐步完成在籃球、足球、網球、馬拉松等大眾體育範圍內多品類、多層次的裝備戰略布局。同時,匹克將充分利用現有的資本合作夥伴、體育合作夥伴的資金和資源優勢,構建匹克體育產業生態圈。」
2016-2021年中國運動品牌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分析,中國運動品牌市場正在蓬勃發展。但在這個多變的環境中,運動品牌競爭也將加劇,品牌的併購成為了適者生存的最佳試鍊石。
更多運動品牌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運動品牌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