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全國百貨零售業整體發展平穩,行業規模不斷擴大。但受困於消費疲軟,運營成本上升,以及電商衝擊等因素,全行業增長速度繼續回落,企業經營業績持續下滑,但業界的情緒卻淡定了許多。2016年我國百貨業經營現狀及轉型出路分析詳情如下。
曾經是高大上的百貨商場,如今一直走不出經營業績持續下滑的寒冬,甚至成為「關店潮」的重災區。
數據顯示,在38家涉足百貨與購物中心的公司中,營收下降的企業超過六成,淨利潤下降的公司超過七成。
業內人士指出,除了成本不斷攀升,百貨企業的轉型投入,需要的資金投入放在當前百貨業績下滑、利潤減少的重負下,就成「雪上加霜」。
昨日,聯商網發布統計數據顯示,在38家涉足百貨與購物中心的公司中,營收下降的企業超過六成(62%),淨利潤下降的公司超過七成(73%)。
另有統計數據顯示,去年百貨業關店掀高潮,超過100家。聯商網零售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商學院教授周勇指出,百貨業在幾大零售業態中危機最大。
在已發布業績年報的百貨企業中,營收方面,記者看到,廣州本土老牌百貨廣州友誼跌幅較大,去年實現營業總收入28.04億元,同比下降16.60%,實現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29億元,同比下降12.80%。
另一家本土上市百貨廣百股份,去年實現營業收入73.29億元,同比下降4.14%;不過實現歸屬於母公司所有者的淨利潤同比上升5.21%,達到2.51億元。
雖然南京新百2015年實現營業收入158.53億元,同比增長102.52%。但高增長主要由於英國老牌百貨HoF於2014年僅4季度並表,2015年全年並表造成不可比。如果剔除HoF後,公司2015年收入32.51億元,同比下降5.55%。
淨利潤方面跌幅更大,其中,武漢中商跌幅達到三位數,去年歸屬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4799萬元,同比下降283.81%;實現營業收入 44.08億元,同比下降1.08%。而淨利潤跌幅達到兩位數的企業不少,如中百集團淨利潤下跌96.99%,茂業商業跌幅達到60.36%,東百集團跌幅達到66.24%。
不過,也有企業的淨利潤實現了大幅增長,如天虹集團,2015 年實現營業收入174億元,同比增長2.34%;歸屬淨利潤12.08億元,同比增長124.44%。而淨利潤的大幅增長並非主業的貢獻,公告還顯示,去年同店銷售額下滑1.66%。
記者查看近期已發布的年報,發現從天虹商場到廣百股份到王府井集團,主營營收都是下滑。
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和馮氏集團利豐研究中心近日聯合發布《2015年中國百貨行業發展報告》也顯示,其統計的80家規模較大百貨企業中,銷售總額同比增長9.3%,利潤總額卻下降12.05%,銷售利潤率下降19.53%。
有業內人士指出,銷售及業績下滑,已成為百貨業的常態。而受此影響,百貨業關店不斷,去年更是達到了高潮。
據相關統計數據顯示,2014年至2015年更是中國第三輪百貨停業高峰。其中,萬達百貨去年關店56家。
業績深跌的武漢中商在年報中表示,一方面,消費市場整體偏弱,銷售毛利率同比下滑。另外,公司在經營管理上加大轉型調整力度,部分調整改造門店工程攤銷費用增加;新開中商百貨黃石店,該店尚在培育期,銷售不及預期,利潤處於虧損階段;關閉扭虧無望門店,撤店損失增加。此外,行業經營成本不斷上升。
作為內地百貨業龍頭,王府井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務副總裁杜寶祥指出,一方面,宏觀經濟換擋降速、商業網點盲目擴張、顧客消費多元轉變、電子商務大力衝擊、新型業態快速發展等諸多因素疊加;另一方面,百貨經營理念以商品為中心,而不是以顧客為中心,滯後消費變化;經營模式簡單粗暴,以聯營為主,逐步喪失核心經營能力,商品價格虛高;經營定位過於追高求大,依賴「三公消費」明顯;營銷方式千篇一律打折返券,過分依賴價格手段;技術創新的決策和行動瞻前顧後、淺嘗輒止。
廣州有百貨業人士則告訴記者,經營成本不斷攀升,除人工成本,近幾年租期屆滿需續租轉租的百貨企業都面臨物業租金大幅上漲的壓力。
此外, 百貨企業的轉型投入,無論是向購物中心方向轉型,還是網際網路化發展,需要的資金投入放在當前百貨業績下滑、利潤減少的重負下,就成「雪上加霜」。
而對於常被詬病的聯營模式已經有百貨努力在打破。廣百的年報提及的轉型方式包括深化聯營合作模式,與多家優秀品牌建立戰略合作關係,聯合貿易公司和華宇聲公司積極擴大了代理品牌的經營授權範圍,努力拓展渠道。
王府井集團去年通過和百聯股份、利豐合資,期望藉助利豐的全球採購網絡與供應鏈管理優勢來推進自營業務;三胞集團則是通過收購英國老牌百貨HoF直接引進對方的自有品牌和買手制的運營模式。更多最新百貨行業分析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百貨行業深度分析及「十三五」發展規劃指導報告》。
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指出,目前國內百貨業轉型仍未見成功模式,以上三個轉型方向是業內共同的關注點。「其中,對商品的掌控能力才是最核心的,對於已習慣做『二房東』的百貨業來說是最難的。」
此外,線上線下O2O全渠道融合成為百貨業轉型的必經之路。按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和利豐研究中心的調查,超過五成五的受訪百貨企業已經開展電子商務業務,多達94.5%的百貨企業在門店鋪設了Wi-Fi,80%開設了二維碼,42%的受訪百貨企業擁有自建移動端手機APP,通過此進行促銷信息推送、商品銷售,為消費者提供如室內導購、餐廳預訂等附加服務;48%的受訪百貨企業已經涉足O2O。
去年備受關注的銀泰商業與阿里巴巴集團的戰略合作進一步整合了線下和線上的業務,使得銀泰百貨的業績逆勢增長。據披露,銀泰商業2015年總銷售額為167.6億元,同比上升6%,歸屬母公司淨利潤13.2億元,同比上升17.5%。
面對窘境,各大企業紛紛轉型。記者從百貨企業年報中發現,國內大型百貨企業,如王府井集團、廣百股份、銀泰百貨、天虹商場等的轉型都凸顯出「購物中心化」的路徑重點,旗下購物中心項目截至2016年2月都已不少於兩個項目。
銀泰商業在全國各地布局有17個銀泰城項目。步步高則是在2014~2016年開業15座總建築面積在600萬平方米的步步高新天地項目。
按中國百貨商業協會及利豐研究中心的調查,有七成的受訪百貨企業已涉足百貨以外的零售業態。其中,75%的百貨企業轉型超市/大賣場,57.5%的百貨企業轉型購物中心,25%的百貨企業轉型便利店業態,其他百貨企業則是小範圍涉足專業店、奧特萊斯、專賣店等業態。
在還沒有涉足其他零售業態的受訪百貨企業中,有52.8%的企業表示有計劃涉足購物中心、便利店等其他零售業態;54%的受訪百貨企業計劃拓展到餐飲、商業地產、娛樂休閒等行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