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分析 >> 零售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實體百貨行業現狀分析:三大關鍵詞概括

2016年實體百貨行業現狀分析:三大關鍵詞概括

2016-11-30 16:44:38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2016年,實體百貨面臨著電商和大型綜合體商業的衝擊,全面轉型迫在眉睫。總結實體百貨現狀可以發現,2016年百貨行業可以用三個詞來形容:業績普降、加速閉店、拓展全渠道。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實體百貨行業現狀分析詳情。

實體百貨

  1、業績普降

  經濟下行壓力持續加大,消費變革速度加快,百貨市場的景氣指數持續降低。2013年以來,百貨店的困境繼續橫向擴大、縱向加深,整體向下、日漸式微的趨勢難以逆轉。

  中百集團、重慶百貨、大商集團等15家百貨公司近期發布了中期業績,其中12家企業的營收出現下降,僅3家增長;利潤方面,11家企業出現下降,僅4家增長,廣百股份、銀泰商業、首商集團和中百集團更是出現雙位數跌幅,中百集團利潤同比大跌200.85%。

  無獨有偶,擁有港資和外資血統的百貨企業業績同樣不理想。擁有香港崇光百貨和久光百貨的利福國際今年上半年銷售29.3億港元,同比下跌4.5%;淨利潤下跌49.9%至5.87億港元。百盛集團發布的2016年中期業績報告顯示,由於中國消費情緒疲弱,百盛商業合計銷售下降至84.95億元,降幅12%,虧損為1.24億元。

  2、加速閉店

  業績不振帶來的壓力直接導致關店頻頻發生,舉步維艱的傳統百貨賣場被迫收縮戰線。

  2016年以來,閉店潮由中心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蔓延,閉店的不僅是中資百貨店,還有諸如百盛、華堂等擁有外資血統的百貨店。此外,斷臂自保的不僅是大型的百貨店,中小型的也難逃厄運。

  百貨類型的商場面臨著體量過小、業態單一、門店孤立、停車不便等不利因素,在日趨激烈的實體競爭中,自造商圈並逐漸培養起來較為困難。而定位高檔的百貨,受奢侈品和高端消費迅速萎縮的影響下滑幅度更大。大部分百貨企業在市場不景氣的大背景下,經營調整不到位,最終只能靠大量閉店「斷臂」自保。

  2016年以來,伊藤洋華堂先後關閉了位於大興和十里堡的門店,百盛也將太陽宮店的物業進行出售並於10月31日停止營業。位於亞運村商圈的飄亮購物中心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3、拓展全渠道

  在「網際網路+」的影響下,全球消費者的消費方式都發生了變化,也更善於選擇自己熟悉的渠道購物。數據顯示,通過手機、電腦、實體店等多渠道購物者的花費比單一渠道平均值高4-5倍。以消費者為中心、全渠道的經營成為零售企業轉型的主流方向。

  傳統零售業的「網際網路+」目前除了開發電商平台外,利用電子會員卡推進O2O也是方式之一。商戶推廣電子會員卡早已是大勢所趨,未來消費者的支付和會員卡功能都能通過手機實現,而商家也更容易通過數據分析進行精準營銷和推廣。

  目前,微信公眾號已經成為百貨們的必爭之地,在微信上進行訂購也成為購物新途徑。除漢光百貨外,百盛開通了網頁版官方商城、手機App和微信版公共平台。此外,廣州本土百貨中,廣百百貨、摩登百貨、新光百貨等也推出了在微信公眾號上註冊的電子會員,可享受積分、折扣等實體會員卡待遇。

  2016-2021年中國百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分析,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和網上購物的飛速發展,傳統的實體店經營模式已經不再適應當下。如何尋找到新的契機成為了當前百貨企業的重中之重。

更多百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百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