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兩年百貨業下滑早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隨著消費者消費方式的變化及消費選擇的多樣性變化,越來越多的傳統百貨業面臨經營壓力,就連國外也是同樣的現狀,接下來中國報告大廳小編帶領大家關注一下北美百貨業的發展情況。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7-2022年中國百貨零售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顯示,關店潮頻頻來襲,百貨業的下滑成為行業大勢所趨。過去的2016年對於北美百貨公司而言無疑是陰霾籠罩的一年。業績衰退導致的大規模關店、裁員成為行業常態,零售巨頭們紛紛採取轉型措施以求突圍。
這種轉型決心在各大百貨發布的業績報告中可見一斑。上周,美國梅西百貨、希爾斯百貨、彭尼公司、諾德斯特龍等多家百貨集團先後公布2016財年報告,無一例外,各大公司所錄得的四季度乃至全年度銷售數據均不如人意,門店數量也在不斷削減。
業績不佳的情況下,幾乎每一家美國主流的百貨商場都在試圖通過關店裁員來降低虧損。2月23日,美國西爾斯百貨公司(Sears)公布了四季度財報數據,當天下午,集團執行長Eddie Lampert以電子郵件方式辭退了該公司130名員工。「裁員並不是一個很容易就能做出的決定,但目前的情況讓我不得不做出艱難選擇。」希爾斯CEO坦言。
在全球經濟復甦緩慢、電商衝擊不斷的大背景下,國內外百貨業的日子都不太好過。
對於美國的百貨行業來說,這個開年情況並不好。
Morningstar的商業地產分析師RJ Hottovy稱,對於那些軟弱的商家來說,2017年將會非常糟糕。他同時表示,伴隨著今年即將而來的關店潮,到2018年,會有一些商戶面臨破產的風險。
幾乎每一個美國主流的百貨商店品牌都在關店,包括梅西、Kohl’s、沃爾瑪、Sears等,在過去的幾年中,這些品牌們關閉了數百家的門店試圖從無利可圖的商場模式中減少損失。
但關店潮還遠沒有結束。
梅西百貨已經宣布將在2017年關閉100家門店,這大概占它門店總數的15%。Sears計劃在2017年4月之前關閉30家Sears和Kmart門店。CVS也宣布將關閉70家門店。
開年是一個宣布關店的高峰期。根據CNBC的數據,從2010年開始,有將近一半的關店計劃是第一季度時候宣布的。
除了關閉商店,零售商們也在試圖減少店面面積。Hottovy稱,「隨著租賃合同的到期,你會看見商家們會選擇門店面積更小的位置。」
至於關店潮的原因不外乎電商的興起,以及整體經濟環境不景氣等因素。客流量下滑,消費者購買慾望降低,百貨商店不得不依靠大規模的打折來吸引客戶,從而影響了整體的盈利能力。
反觀國內,傳統百貨業的發展同樣並不景氣,關店寒潮勢不可擋。從聯商網最新發布的實體店關店名單上可以看到,2016年全年,在百貨、購物中心以及大型超市業態中,46家公司共關閉了185家門店,其中國內百貨與購物中心業態共關閉56家門店。過去的一年,國內多家知名外資百貨紛紛選擇離場,其中包括英國的馬莎百貨、日本合資的華堂商場、馬來西亞的百盛集團等等。
「很多人看到商場關店就說百貨業不行了,對此我並不認同,實際上關店是品牌戰略進行調整中不可避免的過程。」OC&C大中華區合伙人莊淳傑在接受採訪時表示。以香港市場為例,莊淳傑預測關店潮將持續兩年時間,直到香港零售業恢復「常態」。
儘管全球零售額增長緩慢,但電商增長勢頭依然迅猛。根據美國商務部公開信息顯示,2016年美國電商銷售額在3500億美元左右,近五年的年增長速度平均為15.35%。
事實上,隨著電子商務、移動支付的興起與普及,梅西百貨早在2010年開始實施整合線上線下以及移動端資源的全渠道策略,其中包括打通線上和線下資源,逐漸模糊線上、線下購物的界線,並利用消費者大數據進行分析和精準營銷。
2015年8月,梅西百貨與阿里巴巴集團共同宣布,雙方達成長期獨家戰略合作,並於同年雙11正式入駐天貓國際平台。至於線下門店方面,在上述的收購傳聞中似乎並未見阿里巴巴身影。
當然,除了主動擁抱網際網路以外,積極調整自身業態配比也是百貨業轉型之路不可忽視的一點。
證券分析師認為,對於傳統百貨而言,必須要承認的是線上對線下的分流影響,但不認為這種影響是單方向不可逆的;線下百貨需要調整自己的購物性價比,分析消費者的需求並提供相應的商品和服務,充分調動自身的主動性。
社科院發布的《流通藍皮書:中國商業發展報告(2016-2017)》中指出,未來5年內,我國的商品交易市場有1/3將被淘汰,有1/3將轉型為批零兼有的體驗式購物中心,還有1/3將成功實現線上與線下對接。
「百貨行業的環境就是優勝劣汰、適者生存,我們看到傳統商業在不斷走弱,商場中零售店鋪在不斷減少,而餐飲、娛樂、教育、體育等體驗業態反而在火熱增長。」廣東流通業商會執行會長黃文杰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指出,消費市場本身並不會絕對性萎縮,關鍵是人們的消費需求隨時都在動態發展,在不同階段會有不同需求和表現,零售業者理應根據變化適時作出調整。
百貨行業早已經告別了高速增長態勢,當前百貨行業應該不斷調整自身的經營策略,加強線上線下融合發展,創造全新的發展模式。
更多百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百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