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三大百貨「無一倖免」,掀起新一輪的閉店潮。據悉,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將於11月1日關閉。今後,華堂在京僅剩下亞運村店、豐臺北路店兩家百貨店以及位於三里屯的食品館。另外,有著內地「外資百貨第一店」美譽的百盛商業集團,也於近期宣布出售百盛太陽宮店。此外,位於亞運村商圈的飄亮購物中心由於始終經營慘澹,同樣在近期面臨被收購的命運。
據悉,華堂商場關閉十里堡店後,在北京將僅剩下豐臺北路店、亞運村店兩家百貨店以及位於三里屯的食品館。作為華堂進入中國後開出的首家店鋪,華堂商場十里堡店在該地區經營已有18年之久,在關閉望京及北苑路店時,華堂商場曾透露關店原因是經營結構調整,而此次,華堂商場方面在公告內容上對於關店原因卻隻字未提。華堂有關人士表示,除了合同到期,持續虧損是導致十里堡店停止營業的原因之一。
百盛集團9月13日發布公告稱,將出售全資中國附屬公司的全部股權及相關股東債權,隨後百盛回應稱,此次售賣的只是北京太陽宮店,並沒有退出中國的打算。作為馬來西亞最大的百貨公司,百盛在中國也曾經風光一時。公開資料顯示,從2012年至2015年,百盛至少已經關閉8家門店。10月底即將關閉的太陽宮百盛,是今年在中國關閉的第四家店,也是百盛在中國關閉的第12家商場。據了解,太陽宮百盛店從2010年開業至今一直處於虧損狀態。
位於亞運村商圈的飄亮購物中心自2001年開業以來一直人氣不旺。購物中心由一層的百貨賣場和二層自主經營的小商鋪構成,飄亮購物中心面積2萬多平方米,但只有ONLY、拉夏貝爾等四家知名服裝品牌,其餘均為不知名品牌的中小店鋪。一些不知名服裝的特賣會經常占據購物中心一樓大廳中心。近期華訊公司曾發布公告稱,將以1美元收購北京飄亮購物中心,並承擔飄亮購物中心15億元人民幣的負債。
老牌商場沒落
據中國商業聯合會統計,上半年全國百家重點大型零售企業零售額累計同比下降3.2%,增速與上年同期相比回落3.8個百分點。其中,6月份零售額同比下降1.1%,相比上年同月回落了3.7個百分點。
流通藍皮書的作者、中國社會科學院中國社會科學評價中心主任荊林波表示,從2014年開始,中國的百貨店從大中城市,尤其是北上廣開始陸續倒閉。特別是去年,倒閉潮達到相對高點。據不完全統計,去年大中城市(百貨店)倒閉數量在三位數,就是100家左右。而且倒閉還有幾個特點:一是從中心一線城市、二線城市向三四線城市蔓延;二是倒閉的不僅是中資百貨店,還有外國大牌的百貨店;第三,倒閉的趨勢還在加劇;第四,更可怕的是倒閉的不僅是大型的百貨店,中小型的也難逃厄運。
百貨店的倒閉潮直接暴露出當前商業地產面臨的困境。實際上,今年以來,房地產市場的熱度不減,但是這只限於住宅市場,商業地產卻是另一種景象。荊林波認為,百貨店本身的「千店一面」與當前網絡購物興盛的大趨勢是商業地產面臨困境的主要原因。
經營成本不斷上漲、網絡零售快速發展……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傳統百貨如履薄冰,打造體驗式消費的綜合購物中心,似乎成為救命稻草。在北京,金源燕莎、大悅城成為綜合購物中心的成功樣板,北京百貨大樓、翠微等老牌百貨商場,也在大幅增加餐飲、娛樂等體驗式消費業態提升客流。
業界分析,綜合購物中心能否挽救百貨業的困境,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而打造商場的獨特個性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傳統百貨也迫切需要拓展電商業務,降低綜合運營成本。
撤退也是一種戰略
當傳統實體店與網際網路狹路相逢,新生力量總能以雷霆萬鈞之勢顛覆傳統營銷模式。手指尖的「壓網絡」取代過去的「壓馬路」已成現實,在電商呈爆炸式增長的今天,百貨店儼然淪為「試衣間」,傳統百貨業的地位是否已經風雨飄搖、岌岌可危?線下的實體店該如何革新,以求在夾縫中生存?
隨著購物中心的崛起和網購規模的擴大,以百盛、華堂為代表的傳統百貨商場都在經歷時代的陣痛。數據顯示,今年上半年,涉足百貨業的57家上市公司,77%的公司營收下降,75%的公司淨利潤下降,67%的公司營收與淨利潤雙降。
經營成本不斷上漲、網絡零售快速發展……在多重因素影響下,傳統百貨如履薄冰,打造體驗式消費的綜合購物中心,似乎成為救命稻草。在北京,金源燕莎、大悅城成為綜合購物中心的成功樣板,北京百貨大樓、翠微等老牌百貨商場,也在大幅增加餐飲、娛樂等體驗式消費業態提升客流。
但令人擔憂的是,購物中心化的百貨店還是會遭遇同質化局面。來自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最新分析報告顯示,截至2015年年底,全國17個大中城市已落成零售物業總存量達6120萬平方米。而全國在建購物中心項目多達323個,總建築面積3200萬平方米,全球購物中心在建量最大的10大城市有9個在中國。
業界分析,綜合購物中心能否挽救百貨業的困境,實際效果還有待觀察,而打造商場的獨特個性才能在激烈的競爭中脫穎而出。與此同時,傳統百貨也迫切需要拓展電商業務,降低綜合運營成本。更多相關行業分析請查閱《2016-2021年中國日用百貨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更多百貨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百貨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