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免費報告 >> 藥品 >> 我國百貨業2016年發展趨勢:電商劇烈衝擊導致轉型

我國百貨業2016年發展趨勢:電商劇烈衝擊導致轉型

2016-07-11 17:58:33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據報導,八九十年代,中國城市鄉鎮湧現出一波又一波百貨大樓,然而,進入21世紀,百貨商場逐漸走向衰敗。在一些地方,百貨大樓依然屹立在城市街道,只是繁榮不似從前。比如,在鄭州,每年6月,對於商業百貨業,年中慶似乎已成為約定俗成的標配大型節日。因為6月份是半年之交,商場都頂著衝刺上半年銷售業績的壓力。記者走訪發現,傳統促銷、送禮、互動活動為主的年中慶套路滿滿,引發消費者吐槽。

  2015-2020年中國百貨行業發展分析及投資潛力研究報告公開資料顯示,6月的鄭州商業百貨業,年中慶一波接一波。此外,為了爭搶更多的市場份額,不少商場選擇拉長年中慶周期,多家商場都推出了第二波年中慶活動。記者調查了解到,今年的年中慶同樣為商場帶來了超高客流,甚至有個別商場客流刷新高。可根據現場走訪及採訪消費者記者發現,雖然商場努力創新,營造多樣化商場氛圍及主題,但目前各商場年中慶活動仍套路滿滿,消費者褒貶不一。90後妹子佳佳說,「打折、送禮、搞活動,現在鄭州商場年中慶都是這種套路」。在河南省社會科學院原副院長劉道興看來,「經濟發展、社會消費都處在新常態,而這就推動了商業的新常態。結構單一、不聚客、體驗性差的傳統百貨已經過時。」此外,記者走訪發現,目前鄭州很多購物中心在商業定位、品牌引進、租戶組合和運營模式等方面同質化越來越明顯。多家商場從地下一層開始到頂層,幾乎每層都配有飯店,且熱門餐飲類型及品牌居多,對於購物中心來說,百貨、餐飲、電影院、娛樂等業態的組合已經成為標配。對此,劉道興表示,餐飲業態對商場發展有一定作用,但如何把食客轉化成購買客也就成了關鍵,餐飲把消費者吸引到商場後,商場應該在營銷手段、商品配置上多花心思,打好內功,才能增加購物的機會。

  有人說,電商時代的到來加速了百貨行業的沒落,也有人說,消費者越來越挑剔,樸實的商品已經是難以引發消費者的購買慾。實際上,這種現象不止發生在中國。傳統的百貨行業在國外一些地方也不再走俏。提到美國的百貨公司,很多人第一個會想到梅西百貨。誕生於1858年的梅西百貨見證了美國百貨業的發展史。梅西百貨遍布於美國各大城市,鼎盛時期客流如織。然而,現在走進梅西百貨,除了能看到一些外國遊客,只能遇到零星的當地人。

  美國觀察員龐哲講述,自從網購購物、手機移動端購物,以及國際免費運輸廉價產品購物開始形成氣侯,美國大型零售商的業務就開始急劇下降,2015年聖誕日購物日開始到2016年初的新年假期零售銷售,都顯示了大型百貨公司所面臨的挑戰是越來越艱巨,在零售百貨公司例如梅西百貨、塔吉特百貨等等公布第一季度業績報告時,成績都大大不如預期,股價分別重挫15%到25%不等,這些公司的高管人員也紛紛藉助主流財經媒體對投資者和消費者表示公司正在進行經營模式的改革,並且在近期會盡最大努力向消費者提供物美價廉的產品和購物的便利環境。目前很多大型百貨公司都開辦了自己旗下的名牌減價產品店鋪,根據統計顯示,美國大型店鋪全價銷售的產品今年第一季就比去年同期已經下降了4%,而通過網絡銷售的減價名牌產品則上升了65%。今年3月,網上銷售比去年同期更是大幅上竄到升幅86%,有的零售百貨公司更是網絡與店鋪並軌,可以從網上訂購,然後到附近的店鋪去取貨或者是退貨,店鋪希望能夠吸引消費者進入店門之後在店裡隨意瀏覽,會意外發現自己喜愛的產品而衝動購物,而這一點則是上網購物所不具備的優勢。因為上網時消費者都會有非常有目標的選擇性的進行搜尋,百貨店鋪這方面的優勢,目前雖然是仍然非常的誘人,但是在今後的業務模式則仍然要非常具有創意性、並且時時更新,否則在網絡競爭之下,每況愈下的局面是很難來扭轉的。

  近幾年,德國百貨業也正處轉型的關鍵期。德國百年連鎖商場卡爾施泰特大規模裁員並且縮減店面引發關注。《全球華語廣播網》德國觀察員王鳳波介紹,網購的普及是令百貨商場集體陷入困境首當其衝的原因。 網購的人越來越多,德國人口的一半4000多萬人口都曾經有過網購的經歷。2015年德國消費者研究會曾經發布一個統計報告,10歲以上的德國網民當中,有80%的人都曾網購。德國2015年的數據,零售業一年的營業額當中,網購份額占了8%,如果是具體到非食品類的產品,那網購的份額更是占全年零售業總額的20%左右,主要的網購熱門的產品種類是服裝、書籍、電子產品和體育娛樂產品等等。德國,它因為是一個比較成熟的一個市場經濟國家,它沒有像中國在短時間內大規模大量建設的現象。所以說,網店電商對傳統的零售業的衝擊,在這個表面上看並不明顯。更多是表現在統計數字中,比如德國曾經的最大的百貨超市集團在2009年提出過破產,後來被國外的更大型的超市集團收購以後,它最終沒有破產。但是也是一個例子,說明德國的大型零售百貨商場這個模式是越來越受到電商和在線購物的挑戰,這是毫無疑問的。

  面對行業低谷期,德國百貨商場正努力探索出路。

  王鳳波介紹,德國的大型超市和百貨集團為了應付在線網購對傳統零售業的衝擊,也採取過很多努力,比如說改善門店的裝飾、提高購物者的愉悅體驗等等作出過很多努力。而且現在德國絕大部分的這個大型超市集團都有自己的網購平台,就是他們提出所謂的多渠道經營,就是既重視實體店、同時也重視自己的網上購物平台的整合,德國消費者協會今年4月份發布過一個報告,甚至說網購逐年增加的這種趨勢,在德國正出現一些停滯,說在線購物呈現出日趨飽和的趨勢,這對於實體零售業來說,這無疑是一個定心丸、也是一個福音。

  日本城市的百貨商場數量繁多,商品琳琅滿目,早已成為日本一大景點,吸引著全球遊客光顧。在電商衝擊的大背景下,日本百貨業也經歷過行業頹勢期,但好在它們並沒有混吃等死。《全球華語廣播網》日本觀察員黃學清表示,日本百貨業積極改造轉型,正將昔日的風采以新的形式展現。

  日本零售業的銷售額是140兆日元,其中百貨店是6.2兆日元,占4.4%,儘管去年創下了連續7個月持續增長的紀錄,但是與1990年的6%相比還是衰落了不少,百貨店這20年中受到了專賣店、品牌直營店、網店等的衝擊,客戶不斷流失,然而這已經是日本各大百貨公司經過艱苦努力的結果了。為了重新吸引客人回到百貨店購物,百貨公司紛紛改變經營戰略,創造有魅力的購物環境和服務。比如大阪的一家百貨店把店鋪定位為劇場型百貨店,將一部分賣場作為向顧客提供新的、個性化的生活方式信息的地方。舉辦各種設計師作品展、文化主題展,在食品館中,還租賃該區域的農田、培植有機蔬菜出售,既有當地風味、也引進世界各地的美食。很多百貨店還進行大規模裝修和擴建,比如東京新宿的伊勢丹總店、花費了90億日元進行改造,為賣場增加了藝術氣氛,把各種藝術元素體現在商品展示中,為客戶提供了與在其他商店裡不同的購物體驗。有些百貨店也經營自己的網上百貨店,但是目前成績還不夠出色。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