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美國投資公司協會最新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四季度末,我國受監管的開放式基金資產規模達3.977萬億美元,位列全球前四大市場;同期境內交易所交易基金(ETF)總規模突破5030億美元,在全球排名第四。這一數據凸顯中國公募基金行業的蓬勃活力與發展潛力,其在全球資產管理版圖中的地位持續提升。
截至2024年末,全球受監管的開放式基金資產(不含基金中基金)規模達73.86萬億美元,較三季度末減少1.1萬億但同比仍增長5萬億美元。從資產配置看,股票型基金占據最大份額(48%),其次是債券型(19%)、混合型(10%)及貨幣市場基金(16%)。區域分布上,美洲地區以58%的占比主導全球公募市場,歐洲占31%,非洲及亞太地區合計占11%。美國憑藉38.84萬億美元的絕對優勢穩居榜首,其規模超過全球總量半壁江山。
作為亞洲最大在岸市場,我國以3.977萬億美元的開放式基金資產規模位列全球第四,緊隨美國(38.84萬億)、盧森堡(6.12萬億)和愛爾蘭(5.03萬億)。若排除離岸中心因素,中國實際已成為僅次於美國的第二大在岸公募市場。自2016年全球第九名起步,我國通過資本市場改革與財富管理需求釋放,僅用五年時間便實現跨越式發展,在2021年末鎖定第四位次並持續鞏固優勢。
中國ETF市場表現尤為亮眼:截至報告期末規模達5030.92億美元,排名全球第四,僅次於美國(4.68萬億)、愛爾蘭(7120億)和日本(5710億)。儘管近年權益市場波動較大,我國ETF仍保持強勁增長態勢。數據顯示,2022至2024年間,在產品數量與規模同步擴張的雙輪驅動下,行業規模在結構性行情中實現跨越式突破,並於2024年三季度末迎來加速上漲窗口期。
分析人士指出,中國經濟長期增長動能疊加居民資產配置轉型,為公募基金髮展注入持久動力。當前我國人均持有基金規模仍顯著低於已開發國家水平,隨著養老金體系完善、個人養老投資工具豐富以及資本市場開放深化,未來十年有望迎來萬億級增量空間。同時,ETF產品創新與跨境互聯互通機制的拓展,將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
總結來看,中國公募基金及ETF市場的全球地位提升是政策紅利、經濟基本面改善和投資者結構優化共同作用的結果。在資管行業國際化進程加速背景下,依託龐大的國內市場基礎與制度優勢,我國有望在全球資產管理競爭中占據更重要的戰略位置,為實體經濟高質量發展提供更強大的金融支撐。
更多公募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公募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