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鮮是麵包、熟食等現場加工品類的商品的統稱。在我國居民食品消費支出中,生鮮類食品占比超過50%,2019年市場交易規模達1.79萬億元,以下是生鮮市場分析。
2019年是新零售元年,隨著阿里巴巴董事局主席馬雲在當年雲棲大會上首次提出新零售概念,各大零售商紛紛進行新零售布局,線上電商極力開展對傳統線下零售商的收購和整合,傳統線下零售商也紛紛開始試水線上業務。生鮮行業分析指出,由於新零售業務盈利模式發展前景良好,生鮮業務開始升溫。
大型生鮮電商採用自建冷鏈物流的方式,投入巨額資金鋪設全渠道全方位冷鏈物流體系,但目前尚在建設之中,短期內難以承擔持續增長的生鮮配送壓力。生鮮市場分析指出,中小型生鮮電商大多依靠第三方物流,採取「普通物流+快行線」的低效方式。國內4000多家生鮮電商中,能夠採用低溫冷鏈完成「最後一公里」並覆蓋全國範圍的僅順豐優選一家。
超市行業2019實現營業收入468.99億元,近三個季度營收增速保持在較穩定區間。2019Q1、2019Q2、2019Q3營收增速分別為13.1%、11.2%、10.7%。歸母淨利潤方面近三個季度波動較大,2019Q1、2019Q2、2019Q3歸母淨利潤增速分別為21.3%、80.3%、36.5%。
從行業渠道看,我國超市渠道中果蔬、肉類、水產品的損耗率分別為15%,8%和10%,均顯著高於已開發國家平均水平。同時,以國內某些領先的生鮮超市為代表的,直采比例更高,冷鏈發展快於行業,所以除去超市渠道外的其他渠道損耗率更高,約為25%。生鮮市場分析指出,高損耗的主要原因包括:1)流通環節多,流轉時間長;2)我國生鮮以鮮活品為主,歐美以冷凍產品為主;3)我國生鮮冷鏈運輸比例低。
從行業增速看,2019年我國便利店行業增速達到了23%,市場超過10萬家門店,達到了1900億的銷售額,開店數量及同店規模雙雙增長。剔除石油系便利店,多數便利店區域化格局較為明顯,全國化布局尚未出現,市場仍存在一定的發展空間。
目前,我國冷鏈物流的發展水平嚴重滯後於已開發國家,物流成本過高已經成為阻礙生鮮電商發展的主要矛盾。傳統生鮮行業仍普遍採用「打冷+冰塊」的原始冷藏方法,以常溫車為運輸工具,保鮮時間為2-3天,且運輸損耗大、效率低。生鮮產品具有季節性、保鮮難和損耗高等顯著特點,冷鏈物流體系的發達與否直接決定了運營成本和利潤分配。
生鮮是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必需品,在零售消費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根據尼爾森對亞太零售的研究,亞洲消費者食品帳單的50%以上花費在生鮮上。我國由於龐大的人口基數,生鮮消費市場空間廣闊,以上便是生鮮市場分析所有內容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