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資源是重要的戰略資源,關係到國民經濟和社會可持續發展以及國家的經濟安全。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我國的能源需求量不斷提升,其中,石油的大量需求一個很好的例子。以下為油氣行業環境分析。
在油氣設備領域,國際上已形成以NOV,卡麥隆等為代表的領先企業。隨著行業技術水平提升,設備製造的分工也在不斷細化,大型綜合設備企業逐漸將某些石油鑽采環節的設備或部件交由其它廠商生產,由此催生了大量新興的中小型設備企業。而在產業鏈分工上,中國企業正依託較低的人力資源成本、良好的技術水平、配套生產優勢和較高的產品性價比迅速搶占全球市場,目前已成為油氣產業製造大國。
通過對油氣行業環境分析發現,因為石油,天然氣等皆屬於國家的戰略性資源,對於石油石化行業的進入我國有嚴格的限制准入制度。加之進入該行業需要龐大資金以及先進的技術,而三大石油公司已占據了市場的大部分份額並建立了良好的企業品牌,所以進入壁壘較高,所以國內的新進入者的威脅較弱。但外國的石油企業會通過WTO的能源開放承諾進入到競爭中來,由於資源的獨占性,外國企業無法加入我國資源的開採而是參與銷售過程的競爭。
我國現在利用的主要能源包括煤,天然氣,核能,太陽能,水電,石油。其中,對煤的利用占總能源利用量的70%。但對煤的利用帶來了環境的重大污染,清潔能源的開採和利用受到支持和鼓舞,天然氣和石油的使用量開始上升。同時,其他能源也得到開發利用,但因為利用成本較高,故暫時無法替代石油而被廣泛運用。
從油氣行業環境分析來看,我國過度依賴外國能源,加之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石油的消費量愈來愈大,我國政府放寬了石油進口的政策。自1993年成為石油淨進口國以來,我國石油進口量不斷增多。2007年首次超過億噸。因此,世界石油市場的供求變化、供給短缺、油價異常波動以及政治動盪等,勢必會對我國石油供應產生巨大衝擊,進而危及石油經濟安全。
為了提高市場競爭力,國際大石油公司紛紛進行了兼併、聯合和重組等戰略調整,形成了如埃克森莫比爾、BP科阿科、英荷殼牌、埃爾夫菲納道達爾等優勢互補、強強聯合的超大規模石油石化公司。它們控制著世界30%以上的石油工業產值,其貿易量和直接投資金額超過了全世界的2/3,並擁有80%以上的世界石油先進技術。這就使得我國石油公司面臨著巨大的國內外市場競爭壓力。
2017-2022年海洋油氣市場行情監測及投資可行性研究報告表示,近幾年,世界各石油公司管理理念和經營策略逐步轉變。紛紛採取加大科技投入以降低生產成本,取代過去的高投入帶高產出的模式,提高資源利用率。並在鑽井、油氣開發、地面工程建設等方面取得了豐碩的成果,為石油公司創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這就使得我國石油企業面臨著提高自身核心競爭力的考驗。
從總體來看,隨著全球經濟的發展,原油的需求和供給都是在逐年增加的,原油的消費量和固定資產投資也是在不斷增長的。近幾年新能源快速發展的確對傳統油氣能源形成一定壓力,國內外新能源汽車的補貼也相對較多。但目前來看新能源汽車扶持政策的落地仍有不確定性,尤其是美國新一屆政府對油氣能源的友好態度也可能影響新能源與傳統能源比例的預期調整。 未來新能源與油氣能源發展也將大機率呈穩態平衡。以上便是油氣行業環境分析的所有內容了。
更多油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