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三季度,全球油氣上遊行業的併購和融資活動總額為634億美元,比2019年第三季度宣布的1268億美元的併購和融資交易減少了50%。部分油氣公司計劃今年減少壓裂環節的工作人員和鑽井平台的數量,並表示不會為油服人員及設備支付更多費用。以下對油氣政策及環境分析。
我國海上油氣開發程度低,開發時期較短,可采資源更豐富。油氣行業分析指出,我國陸上和海上剩餘石油資源占比為71%和29%,而剩餘可採石油資源占比為66%和34%;我國陸上和海上剩餘天然氣氣源占比為55%和45%,剩餘可采天然氣占比為48%和52%。海上油氣剩餘可采占比均高於剩餘占比,可見在目前勘探開採技術條件下,海上油氣可開採相對容易,開採空間更大。
全國陸地和海域剩餘石油資源占比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油氣相關行業歷來是環境敏感行業之一,新形勢下加強油氣行業綠色發展至關重要。為提升油氣相關行業環境治理水平,生態環境部出台頒布了多項法規標準。同時,鼓勵採用清潔能源,減少油氣行業污染物排放量,這對優化能源和產業結構、倒逼油氣行業轉型升級具有重要意義。現從三大標準來分析油氣政策及環境。
一是完善標準和規範。油氣政策及環境分析,加快完善石油天然氣開發、運輸、儲配等環節的環境監管技術標準和規範,完善包括戰略環境影響評價、規劃環境影響評價和石油天然氣開發、運輸、儲配建設項目動態環境影響評價在內的環境影響評價制度。
二是強化石油天然氣開發的全過程監管。油氣政策及環境分析,加強對石油天然氣開發的全過程監管,在事前、事中、事後三個階段均應嚴格監管。事前監管主要針對石油天然氣開發前的規劃和準備工作,從源頭上杜絕環境風險。
三是注重中游管網環節的環保監管。油氣政策及環境分析,在管道建設時期,嚴格審查管道工程的勘察設計者、供應商、承包商的資質。在管道工程勘察設計、供應、施工過程中,嚴格監督執行國家有關環境政策、法律、法規及技術標準。科學選擇管線,修建管道安全保護設施,從源頭上排除管道的環境隱患。負責油氣輸送的企業應設置環境管理機構,配置與管理內容相適應的人力和裝備,逐級建立環境管理網絡,完善各級環境責任制。
油氣政策及環境分析,非常規油氣開發要實現綠色發展、可持續發展,國家監管、行業自律和企業技術創新這3個層面缺一不可,從企業角度來說,就是要加大科技攻關力度,加強科技支撐,如廢棄物三化處理技術、逸散放空檢測與回收技術等,著力解決制約業務發展的污染防治問題。
更多油氣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油氣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