紅棗有「天然維生素丸」的美譽,具有滋陰補陽的功效。隨著人民生活品質提升,我國紅棗消費需求旺盛,2020年市場規模增長至7.3億元,以下是紅棗行業分析。
我國國民收入的不斷提高,人們對於高質量的食物需求增加,紅棗作為一種典型的營養補充性食物,越來越受到市場的追捧。但是由於我國紅棗企業普遍由一些中小企業生產,產品同質化傾向較為嚴重,使得市場上容易印發價格戰,最終影響企業的利潤,不過好在這種現象不是很頻繁,近年來,行業毛利率基本保持在35%-45%之間。
根據紅棗行業分析數據,1995年我國紅棗產量78.2萬噸,2017年產量增至808.5萬噸,是1995年的10.3倍,年均增長12.39%,到2020年我國紅棗產量達到852.20萬噸,20多年間,人均紅棗占有量從1995年的0.65公斤/人增長到2020年的6.13公斤/人。
產業鏈的上游是原材料生產,主要由農民和農民合作組織構成,負責棗樹種植及棗生產;下游加工製造,主要由各類加工企業構成,負責棗產品的加工,形成產品;銷售渠道,包括直銷渠道(直營店)和分銷渠道(代理、超市等渠道),負責棗產品的銷售與客戶服務;而最終消費者主要為個人消費者和企業(政府部門、事業單位)用戶。
新疆和田玉棗是我國十大名棗之一,因地域範圍有限且品種優良而被移植。可鮮食或制干,也可用於做蜜棗。該品種樹勢強健,樹體高大。果重25g,長倒卵形,皮薄,深紅色,肉厚,質脆,汁中多,味甜,鮮棗可溶性固形物含量37%,制干率35%,含糖71%。
黑棗多產自遼寧、河北、河南、山西、陝西、湖南、湖北、廣東、廣西等地,大部分產自北方地區;紅棗產自吉林、遼寧、新疆、甘肅、安徽、陝西、山東、山西、河北、河南、浙江、江蘇、福建、廣東、廣西、湖南、湖北、貴州、雲南、四川等地,一般在海拔1700米的山區、丘陵等地栽植最多。
新疆是典型的三山加兩盆,天山將新疆的地形分為北疆和南疆,正是由於天山的存在,南疆乾燥少雨少雪,這種環境非常適宜紅棗的生存。紅棗行業分析指出,新疆紅棗也主要分布在南疆四地州,分別是巴州地區、阿克蘇地區、和田地區和喀什地區。其中阿克蘇地區的產量最大,達到51%,其次是喀什地區占比26%,和田和巴州地區各占10%。
目前,我國紅棗市場競爭者較多,且大多沒有足夠的核心競爭力,許多食品集團由於業務的多樣性和風散性,紅棗多不是自己的最重要最核心的業務,相對處於邊緣,以上便是紅棗行業分析所有內容了。
更多紅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紅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