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新藥行業分析報告 >> 2016年全球新藥市場分析:在研新藥數量呈增長態勢

2016年全球新藥市場分析:在研新藥數量呈增長態勢

2016-11-21 17:12:19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年來,全球新藥市場龐大,很多藥企紛紛投入到新藥研製當中來。立足於市場需求研發新藥,藥企才能擁有競爭力。市場上有一句話叫做「一個成功的新藥能夠成就一家公司」,事實上也的確如此。以下是宇博智業小編整理的2016年全球新藥市場分析

  16個主要治療領域分析:在研新藥數量基本呈現增長態勢

  按照16個主要治療領域對在研新藥項目進行分類時發現,2016年各治療領域的在研新藥數量基本呈現增長態勢。通過Pharmaprojects/Pipeline資料庫數據,可對16個主要治療領域以及生物技術類別的在研藥物情況進行分析。

2016年在研新藥主要治療領域分布情況

  整體來看,抗癌藥物、生物技術類藥物、神經系統藥物、抗感染藥物和複方藥物為排名居TOP5的治療領域。

  其中,癌症仍是藥品研發的核心領域,抗癌/抗腫瘤藥物數量呈現顯著增長態勢,數量已從2015年的3602增長到4176,增幅高達15.9%,遠超過11.5%的製藥研發行業平均增速。這也意味著,幾乎三分之一(32.8%)的在研藥物,其開發目標都是腫瘤疾病。

  此外,增速超過行業平均增速的治療領域還包括生物技術用藥(增幅為14.6%)、感官用藥(增幅為13.5%)以及免疫類藥物(增幅為11.8%)。在研藥物數量排名相對靠前的幾個藥物領域中,心血管系統用藥(增幅為4.6%)、抗感染用藥(增幅為6.2%)、神經系統用藥(增幅為7.7%)的增幅則相對較低。

  從現有的統計數據來看,癌症治療藥物正占據新藥研發的主導地位。具體分析來看,抗癌/抗腫瘤藥物的快速增長,很大程度上應歸功於腫瘤免疫學的發展,相信未來腫瘤免疫學科會得到更多的發展機會。

  228個細分類別分析:兩類抗癌藥穩居榜首

  將16個治療領域的藥物細分為228個治療類別進一步分析,與2015年數據進行對比,可反映不同治療類別在研藥物數量的變化情況。

2016年全球在研藥物按治療類別分類排名TOP25

  從治療類別TOP25排名中發現,一般抗癌藥(在研藥物2071個)、免疫類抗癌藥(1597個)、預防性疫苗(729個)、糖尿病治療藥物(592個)、其他眼科用藥(546個)為排名居前五位的治療類別,該排名順序與2015年順序一致。

  總體來看,與2015年相比,大部分主要治療類別都呈現出產品線擴張的態勢,兩類主要的抗癌/抗腫瘤藥物穩居榜首。

  與一般抗癌藥增速相比,免疫類抗癌藥物增長更為迅猛,在研藥物數量增幅高達25.6%,表明在過去的一年中該類藥物更加受到重視,產品線發展更為迅猛。

  最值得注意的是,基因療法類在研藥物數量已從2015年的294個增加至417個,增幅高達41.8%,增速最為明顯,該類藥物是在2015年重返TOP25行列的,而在2012年和2014年其均跌出了TOP25行列。

  在這些治療類別中,細胞療法為近年來首次進入TOP25行列的治療類別。

  在研藥物數TOP 25企業分析

  企業層面的分析,主要是根據在研藥物數量對業內企業進行排名,列出在研產品數量排名居前25位的公司,即TOP 25。

 在研藥物數TOP 25企業分析

  從2016年數據來看,排名居前五位的製藥公司分別為葛蘭素史克(GSK)、諾華(Novartis)、阿斯利康(AstraZeneca)、強生(Johnson & Johnson)和默沙東(Merck & Co.)。

  其中,GSK自2012年超越輝瑞位列排名第一位,近六年來一直穩居排名第一的位置。儘管在2014年底及2015年GSK中國分公司捲入了賄賂醜聞,並且GSK公司終止了兩個處於臨床Ⅲ期的藥物研究項目(即抗動脈粥樣硬化darapladib和腫瘤疫苗astuprotimut-r),但在經歷一系列衝擊之後,GSK仍穩居第一名的寶座。從研發數量來看,2016年GSK在研藥物項目數量為242個,較2015年數據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其與排名第二位的諾華(在研藥物項目數量為240個)的差距進一步縮小。

  對於位居排名第三位的阿斯利康而言,2014年「輝瑞併購阿斯利康」計劃的失敗,使其獲得了一些喘息的機會。儘管阿斯利康在研藥物規模較2015年幾乎沒有變化,但由於羅氏(Roche)排名的大幅下滑,使其總體排名已由去年的第四位上升至第三位。羅氏公司排名的下滑,與其2015年終止的在研項目較多有關。

  隨著在研藥物規模的增加,強生和默沙東公司分別位列排名第四和第五位,其中,默沙東公司在2015年初對Cubist公司的併購,進一步推動了其排名的穩步上升。

  排名第六位的輝瑞,其原計劃與愛爾蘭藥企Allergan合併,進而形成一個在研藥物規模高達336個藥物的超級公司,但遺憾的是,由於種種原因,輝瑞已放棄收購Allergan公司。

  此外,Shire公司和Baxalta公司已在近期完成了合併,有望在明年進入TOP25榜單,從目前數據來看,Shire公司位居排名第28位,Baxalta公司位居第78個,合併後公司的在研藥物規模將達到83個。

  在TOP 25排名中,與2015年排名相比,新入圍的企業有塞爾基因(第22位)和吉利德(第23位)。其中,塞爾基因排名歷年來基本穩定在20~25位,僅在2015年排名中退出TOP 25榜單。

  吉利德在2014年和2015年連續兩年缺席TOP 25榜單,本次回歸,其在研藥物數量已從2013年的47個增加至60個。在過去的一年中,吉利德憑藉其在C肝治療藥物產品線上的優勢,公司市值及利潤迅速飆升。繼索非布韋(Sovaldi)和哈維尼(Harvoni)之後,FDA又於今年6月28日批准了吉利德研製的C肝治療新藥Epclusa,用於治療全部六種基因型C肝。與此同時,吉利德C肝藥物定價過高備受批評,也已引起包括加利福尼亞州在內的一些政府的擔心。目前吉利德提出「全球範圍內分層定價」體系,即以一個國家的人均國民總收入為基礎來定價,在未來幾年中可能會引發一系列問題。

  無論如何,吉利德還是非常幸運的。就在民眾對於高藥價的質疑聲愈加強烈的時候,仿製藥企業Turing和Valeant公司的定價醜聞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民眾對於創新藥定價的敵意。這兩家公司均是通過調整定價政策從仿製藥銷售中謀取暴利,尤其是Turing公司,其在一夜之間將60年老藥乙胺嘧啶(該藥可用於治療弓形體病,其在愛滋病患者中較為常見)的價格從13.5美元漲到了750美元一片,漲幅超過5000%。需要說明一點的是,另一家公司Valeant,其在2016年在研藥物數量排名中位居第26位。儘管部分公司因藥物定價問題得到了相應的懲罰,但不容置疑的是,藥物定價問題將是整個行業未來數年中最具爭議的一個話題。

  與2015年相比,僅有德國默克和日本協和發酵麒麟公司缺席今年的TOP 25排名。但慶幸的是,這些公司並未被合併或收購。從目前情況來看,在2017年的排名中,也應該不會出現因併購而導致企業消失的情況,但從整個行業的發展趨勢看,未來在大企業間的併購重組將不可避免。

  他更多在研新藥行業市場分析,可查閱2016-2021年中國新藥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更多新藥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新藥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