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對於在線旅遊市場並不好過,一系列的資本運作,形成了「攜程、去哪兒、阿里旅行」三分天下的既有格局。流量難尋,獲客成本走高,燒錢火拚下,出現了驢媽媽、途牛等企業營收和虧損同增的「怪現狀」。
據攜程、去哪兒網、途牛和新三板掛牌的驢媽媽母公司景域文化所公布的第二季度或上半年財報顯示,OTA公司上半年陷入全線虧損境地。2016年第二季度攜程財報數據由去年同期的盈利1.43億元轉為淨虧損為5.21億元人民幣。
國家旅遊局發布的最新數據顯示,旅遊上市公司板塊上半年跌幅高達27.26%,同時在線旅遊領域投資事件縮減至57起,僅為去年全年的30%。
此外,Travel Weekly遊客調查顯示,47%的遊客表明他們是在網上找到旅行代理商的;而通過推薦做出選擇的現在僅占31%;報刊、雜誌等廣告形式和電話黃頁合計已經少於10%。
一邊是虧損不止的經營業績,一邊是日漸收緊的融資環境,在線旅遊企業的翻身仗該如何打下去?
項目同質 投資者審美疲勞
旅遊行業的資金池越來越緊張了。日前國家旅遊局發布的「2016年上半年旅遊統計數據報告」顯示,雖然旅遊業繼續領跑宏觀經濟,但旅遊上市公司板塊上半年市場表現較弱,跌幅27.26%,跑輸大盤10個百分點,景區、旅行社以及酒店餐飲板塊跌幅均超過25%,同時,上半年在線旅遊領域投資事件為57起,僅為去年全年的30%。
報告大廳分析認為,前兩年在個性游、出境游、短途游等方面有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不斷冒出來,今年在線旅遊市場格局中沒有新業態和創新產品出現是投資案例不多的主要原因」。
因資金鍊斷裂而被迫倒閉的創業項目在今年以來集體爆發。
7月,主打周邊游的「周末去哪玩」和P2P旅遊平台「收留我」先後宣布停止運營。6月,曾獲阿里巴巴、新天域資本等機構投資的明星創業公司「淘在路上」停業清算。更早些時候則有旅付通、拒宅網、腳丫旅遊網、周五旅遊網、找好玩、哈達旅行等在線旅遊創業公司相繼關門。
業績報虧 資金鍊更顯緊張
融資環境收緊之外,持續的虧損也在加劇資金鍊的緊張。
商業模式與產品決策都是創業公司成敗之關鍵。此基礎上,如果收入能覆蓋投入的成本,則為正向,特徵為收入規模增長時總成本下降。否則,為燒錢模式,需計算燒錢時長與融資的時間距離,以時間換空間,再回歸正向;否則(燒錢模式無法回歸正向)為擊鼓傳花模式,看誰做接盤俠。
根據攜程、去哪兒網、途牛和新三板掛牌的驢媽媽母公司景域文化所公布的第二季度或上半年財報,OTA公司上半年全部陷入虧損境地。
其中攜程第二季度歸屬於公司股東的淨虧損為5.21億元(人民幣,下同),去年同期這一數字為盈利1.43億元。而第一季度,攜程的淨虧損為人民幣16億元,兩個季度攜程淨虧損超過21億元。
去哪兒網第二季度歸屬於股東的淨虧損為6.988億元,第一季度淨虧損為7.012億元。
途牛第二季度淨虧損人民幣7.669億元,與第一季度和去年同期相比均擴大;景域文化2016年上半年虧損2.56億元,為去年上半年同期虧損的兩倍。
競爭加劇 獲客成本水漲船高
激烈競爭之下,在線旅遊企業不得不加大市場營銷投入,導致獲客成本水漲船高。
財報顯示,攜程網第二季度銷售與市場營銷開支為13億元人民幣(約合2.02億美元),同比增長97%,占淨營收的29%。途牛第二季度,銷售與市場營銷費用為6.233億元人民幣(合9380萬美元),同比增長169.0%。
這一增長主要是由於品牌營銷(例如電視節目廣告等),本地化營銷,V IP客服團隊的擴充以及計入了之前與京東交易相關的無形資產攤銷。
在業內人士看來,在線旅遊行業難逃燒錢換市場的循環,歸根結底還是同質化嚴重。在線旅遊公司的主營業務同質化高,行業內公司數量不少,市場競爭激烈,各公司為爭奪客戶資源不斷投入大量營銷費用,甚至競相用低價推出旅遊產品。
此外,雖然線上旅遊平台的流量表現沉悶,但在內容層面,旅行一直是炙手可熱的類別。人們喜歡透過他人的視角去見識世界上無奇不有的角落,人心更能驅動好奇的腳步。在線旅遊市場中,「人」的影響因素更多還僅停留在評論及UGC平台。前段時間頻繁的旅遊直播正是一種達人「試水」,短短几小時就能帶來上千萬的流量。但它並不能解決每個人的實際出行需求,這就導致其缺乏可持續的變現能力。
更多在線旅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在線旅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