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過近20個月的調整,進口車市場終於逐步進入正常狀態。在持續的去庫存過程中,我國進口車市場開始整體向好。11月進口車銷量成為2016年首個突破10萬輛的月份。2016年中國進口車市場分析詳情如下。
2016年進口車依然延續2015年的調整態勢。中國汽車流通協會數據顯示,2016年1~11月累計進口93.2萬輛。
從整體來說,2016年11月份進口車無論是產和銷都實現了比較大的正增長,應該是往好轉的方向發展,11月單月整個市場進口量是10.1萬輛,這也是2016年第一個單月突破10萬輛大關,同比增長達到18.9%,可以看出市場好轉的跡象。
在進口車市場中,平行進口的表現可圈可點。在《關於汽車業的反壟斷指南》、自貿區進行平行進口車銷售試點等一系列利好政策的帶動下,2016年11月,平行進口車銷量出現爆發性增長,當月平行進口車進口量為1.78萬輛,1~11月累計平行進口11.32萬輛,同比增速分別為61.85%和10.94%;平行進口車占進口車總量比重為12.1%,相比1~10月的11.5%上升了0.6個百分點。
車型結構方面,2016年11月進口乘用車10萬輛,同比增長18%,所有車型均實現增長。其中,轎車、SUV、MPV分別為3.86萬輛、5.65萬輛和0.5萬輛,同比增速為50.7%、0.7%和62.2%,份額分別為38.6%、56.4%和5%。不過,從市場銷量來看,在正常進口車中,只有SUV同比下滑達11.9%,跟總體市場有些差別。
而平行進口中,SUV則是絕對的主力車型,占比超過八成,但份額呈逐年下降趨勢,2016年前11個月份額達83.5%,比之2015年全年,減少了3.5個百分點。
品牌結構方面,2016年11月,乘用車進口量前十大品牌中,除了斯巴魯進口量出現下滑外,其他品牌均實現增長。寶馬、奔馳位居前兩位,同比增幅達17.8%、29.3%。此外,雷克薩斯、保時捷、林肯、路虎等增速均超過45%,而路虎更是達到了96.3%,成為前十中增速最快的品牌。
在正常進口車中,2016年11月,寶馬和奔馳銷量同比增速均超18%穩居前兩名。雷克薩斯較前一個月有所回落,增速為31%,居於第三。第二集團競爭激烈,保時捷、大眾、MINI等排名有所提升,Jeep和凱迪拉克等受車型國產化影響,銷售大幅下滑。在平行進口車中,豐田、路虎、奔馳、寶馬和福特位居前5名,占所有平行進口份額的87.9%。雖然豐田份額超過五成,但其增速呈現下滑趨勢。
排量結構方面,3.0升以下排量份額達91.7%,比2015年全年的93.1%下降1.4%,其中1.5~2.0升排量區間,以41.9%的份額處於第一大排量區間。平行進口車大排量盛行,2.5~4.0升份額超過八成。其中,2.5~3.0升是第一大區間,份額超五成。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口車專業委員會副主任王存表示,排量下移已是大勢所趨,無論是正常進口還是平行進口,車企均在謀取較為長遠發展。
從細分市場來看,去年年初時,多數細分市場均呈現下滑,下半年開始A00級開始回升。目前,除A級為下滑外,其他細分市場均已實現正增長,甚至包括D級轎車。「A級的下滑更多是受國產的影響,整個進口車市場在去年10月、11月有比較明顯的好轉」,王存認為。
此外,新能源進口車也呈現了增長的態勢。數據顯示,2016年1~10月,新能源汽車進口超過1萬輛,同比增長超過2.5倍,新能源汽車占整個進口量的1.3%;豪華C級SUV和D級轎車的插電式混合動力(PHEV)產品進口力度加大,帶動PHEV占進口新能源汽車份額提升到40%。
由此可見,雖然進口新能源汽車鼓勵政策有限,但是1.3%與新能源汽車占整個汽車工業的比例接近,尤其前三季度插電混合動力SUV產品供給也有所增加,因此2017年將有更多國際品牌湧入國內市場參與競爭。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進口車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預測,隨著量銷低級別車型和汽車國產化進程的持續推進,進口車供給將大幅減少,市場規模逐步下降,預計2020年市場規模在90萬輛左右。未來,滿足車型消費升級和用戶個性化需求,培育進口新能源汽車市場,將成為進口汽車市場供給側改革的重要發力點。
更多進口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進口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