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進口車行業分析報告 >> 政策鬆綁利好 網際網路+推動進口車大發展

政策鬆綁利好 網際網路+推動進口車大發展

2015-07-21 17:14:29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T| T

  近年來,進口車概念開始走紅,不少企業也在借勢謀求新發展。據了解,在過去十多年一直不溫不火的進口車,今朝卻這番熱鬧,主要得益於「網際網路+政策鬆綁」的利好。可想而知,網際網路帶來的威力如此強大。

進口車

  目前,「網際網路+」的路數還不太明朗,政策鬆綁也還只是信號初現,政府、品牌廠家和消費者的反應也是各有不同。就政府而言,不直接反對也不明顯扶持,但會開放通路。整車製造行業對於上下游的拉動很明顯,單從創造就業機會看,1個主機廠的就業機會可以帶動上下游14個就業機會,所以在過去的十五年中地方政府總是追著車企跑,這反而助推了汽車產能的大冗餘,後遺症逐步顯現。

  而平行進口車屬於單純的流通貿易環節,給予空間允許充分市場化是政府該有的作為。國家已經在上海、深圳前海開放試點,未來在天津(海路)、鄭州 (空路)、重慶(陸路)都會開綠燈,這樣就會形成東中西部3+1+1的平行進口車集散地的全國布局,有利於推動平行進口車參與市場競爭。

  但是否意味著平行進口車的規模會迅速擴大?筆者分析並非如此。平行進口車目前規模10萬量級,判斷峰值會出現在18-20萬台。顯然這樣的體量不適合傳統渠道和傳統銷售模式,而且平行進口車的目標群體相對聚焦,集客環節更有指向性。所以,未來可行的渠道業態是:全國5大集散地+不超過5家小、輕、快、靈區域連鎖網+不超過2家全國信息平台+N多線下黃牛。

  對於品牌廠家而言,則從過去的不關注不限制到如今的謹慎行事。從平行進口車的品牌分布看,大體上是豐田、路虎、寶馬、奔馳、保時捷、福特的排序。不管是平行還是非平行進口車,3.0L以上排量都是利潤大戶,多賣一輛平行進口車,就勢必增加一台正常進口車的庫存。所以,國內授權經銷商一定對完全放開平行進口車有牴觸,反映到品牌廠家層面就會控制平行進口車的登陸。

  寶馬已經停止了平行進口車的全球聯保,而奔馳也正在限制進入中國市場的進口車來源,禁止美國等地區的經銷商直接與中國貿易商和消費者有相關交易,再加上之前奔馳提高了全球聯保車輛的資格審查,也都是這個目的。因為只有授權渠道掌握在廠家手中,而且這種授權體系已經經營了十多年,孰輕孰重自然分得清楚。

  只要是在中國合資的品牌廠家,一定會限制平行進口車的交易或向其提供服務;只要在中國投產的車型,一定會禁止平行進口。而尚未落地投產的品牌,也會迫於授權經銷商的壓力(比如2014年12月,保時捷經銷商聯名抗議2015年的銷售目標和返利政策)而做出一定的表態並實施趨緊政策。平行進口車作為授權渠道產品的有益補充,未來的競爭力在於產品差異化而非價格優勢。

  對廣大消費者來說,平行進口車讓受益群體擴容。選擇多元化是利好,但售後問題尚需多方協調。平行進口車的目標群體,均是第2輛車甚至第3輛車購買群體,他們對汽車的各項性能有一定的認知,產品本身的橫向比較他們自有判斷,但唯一吃不準的是服務保障。

  現在就出現一個和諧的怪圈:品牌廠家不放開全球聯保、授權經銷商受制於三包費用的結算問題也不情願主動攬責,由於價差上的既得利益消費者又放鬆了對質保的期望值。本來矛盾體的三個角彼此不相往來,倒也相安無事。然而,隨著關注度的提升,平行進口車的質保問題逐步顯性化,也成為品牌廠家安撫授權經銷商的一道口諭,似乎失去了質保就失去了名分。

  在網際網路+的時代,服務社會化成為創新商業模式的核心競爭力。這就出現了若干種可能:

  1、大型汽貿集團進軍平行進口車,直接與保險公司聯合提供質保服務;

  2、大型平行進口車貿易商嘗試直接從美國/中東經銷商處散件進口非中規配件,自己承擔配件供應上游的責任;

  3、授權經銷商不甘落後,主動請纓放開質保通道(因為售前已經被搶,售後再流失實在有違商道)。我們相信質保問題不會成為最後一道屏障,因為只要推行了平行進口車的銷售試點(身份合法化),就一定會要求服務跟進,而且也會參照國內標準保證十年的配件供應。但是,這需要兩個條件,首先是質保執行方要不計前嫌,要容得下多元化銷售渠道的存在;其次,平行進口車也要建檔,維修記錄要計入CRM系統,這樣才有可能落實到位。

      相關行業資訊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5-2020年中國進口車行業市場需求與投資諮詢報告》。

更多進口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進口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