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廣告投放仍偏愛網際網路平台 強化信用維護市場秩序

廣告投放仍偏愛網際網路平台 強化信用維護市場秩序

2020-01-01 09:49:10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從航母級別的國際社交網絡到各種形式的媒體平台,全球廣告投放的方向正在經受新冠肺炎疫情和突發社會事件帶來的多重衝擊。因對平台上的種族歧視、仇恨性和誤導性內容監管不力,臉書遭遇越來越多「金主」的拋棄。星巴克、百事可樂、可口可樂、帝亞吉歐、聯合利華和威瑞森等公司都已暫停在臉書投放廣告。

  廣告投放仍偏愛網際網路平台

  業內人士表示,此類抵制行動不太可能重創臉書的收入,因為臉書已擁有800多萬廣告主。雖然美國企業紛紛暫時將臉書等社交媒體平台「拋棄」,不過根據分析機構Pathmatics的數據,這些公司中沒有一個位列今年美國臉書廣告投放前100名。

  2020年的全球廣告支出下降幅度很可能低於發生金融危機後的2009年,當時的同比降幅達到11.2%。廣告支出最早將在明年恢復至疫情前水平。這要歸功於網際網路。

  2001年,數字廣告僅占美國廣告業的5%。2010年,儘管社交媒體已經興起,但廣告主對印刷品和無線廣播的廣告支出兩倍於數字廣告支出。如今隨著廣告主逐漸摒棄無線廣播和印刷品廣告,手機螢幕已逐漸取代電視成為吸引人們眼球的焦點。即便在此次疫情前,取消有線電視合同的美國人也在逐年增多。谷歌和臉書的平台已經控制全世界60%的數字廣告。與此同時,臉書也將更多廣告植入Instagram和WhatsApp等社交媒體。

  隨著更多廣告支出轉向網際網路,谷歌和臉書將成為廣告市場中的更強大競爭者。2019年,這兩個科技巨頭吸引90%的在線廣告新支出。在未來幾年內,二者有望將其在全球數字廣告市場中的份額增至約70%,且該市場仍有更多廣告空間。

廣告投放仍偏愛網際網路平台

  強化信用維護市場秩序

  近年來,國家高度重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2014年,國務院印發《社會信用體系建設規劃綱要(2014-2020年)》,明確提出「加強廣告業誠信建設,建立健全廣告業信用分類管理制度,打擊各類虛假廣告,突出廣告製作、傳播環節各參與者責任,完善廣告活動主體失信懲戒機制和嚴重失信淘汰機制」。2015年9月1日施行的《廣告法》明確規定,「有本法規定的違法行為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記入信用檔案,並依照有關法律、行政法規規定予以公示」,為市場監管部門實施廣告信用監管提供了法律保障。

  廣告信用監管是指廣告監管機關依法對廣告活動中的各類參與者的行為以及信用狀況進行歸集、分析和應用的過程,目標是實現對廣告經營活動和相關主體全方位的監督、規範和控制。

  2005年,浙江省工商局率先制定了《浙江省媒介廣告信用評價管理辦法》,對媒體的廣告信用指數進行測評,並設定獎懲和警示機制。2013年,上海市工商局廣告監測中心制定了《上海市大眾傳播媒介和行業廣告信用評價辦法》,對全年監測的大眾傳播媒介和主要行業廣告發布信用情況進行量化評價,對媒介單位進行信用指數測評,分為A、B、C、D、E共5個信用等級向社會公示。其他省份和城市如山東、江蘇蘇州、浙江台州也分別制定了地方性的廣告信用評價辦法。

  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金融和信用建設司負責人在接受記者採訪時曾表示,對於信用立法的開展,目前已有《廣告法》《外商投資法》《個人所得稅法》《公務員法》等16部法律中寫入了信用記錄、信用激勵與懲戒等條款。從地方層面來看,由於信用建設存在地域不平衡性,具備條件的地方先行立法,有利於探索解決重大理論及現實問題,為國家層面立法提供重要參考與實踐經驗。

  「下一步,我國將建立健全全國統一的信用監管規則和標準,及時出台相關地方性法規、政府規章或規範性文件,將信用監管中行之有效的做法上升為制度規範,進一步夯實社會信用體系建設的法治基礎。」該負責人表示。

  中國商務廣告協會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實行廣告信用監管,重要的是要建立起「讓數據說話」的信用平台,讓數據說話,把失信者公之於世,接受社會的監督,受到道德和輿論的雙重譴責,這是信用體系建設的關鍵和基礎。只有建立行業的自律機制,才能有效地發揮行業組織的作用,才能更好地解決當前廣告業存在的許多矛盾和問題,才能有效控制失信行為,建立良好的廣告經營市場秩序,更好地發揮廣告業在國民經濟中的作用,使廣告行業自律建設與廣告事業的發展成為互動的良性循環。

更多廣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廣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