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油價的上漲導致國內成品油價格也不斷上調,今年上半年已經上調價格十次,昨日財政部公布調控上限後的價格補貼通知。通知表示為了減輕消費者負擔,國際原油價格高於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調控時,國內的成品油價格不再上調,並且對於煉油企業實行階段性補貼暫按兩個月時間掌握。
高油價當前,國內成品油定價機制中的「天花板」限制迎來更為明確的政策「補丁」。財政部官網6月29日公布的《財政部 國家發展改革委關於做好國際油價觸及調控上限後實施階段性價格補貼有關工作的通知》(下稱《通知》)稱,為保障成品油安全穩定供應,降低實體經濟運行成本,減輕消費者負擔,經國務院同意,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市場價格調控上限時,成品油價格階段性不再上調,中央財政對煉油企業給予相應價格補貼。
《通知》明確,當國際市場原油價格高於調控上限(每桶130美元)時,對煉油企業實行階段性價格補貼,政策持續時間暫按兩個月掌握,後續如國際市場原油價格繼續高於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調控上限,將提前明確相關調控政策。
補貼對象包括我國境內生產、委託加工和進口汽、柴油的成品油生產經營企業,也即上述「煉油企業」;階段性價格補貼的計算周期與成品油調價周期保持一致;補貼標準為該周期內汽、柴油最高零售價格應調未調金額(即國際油價超過每桶130美元部分對應的成品油價格應調金額);補貼數量為該周期內繳納消費稅的汽、柴油實際銷售量。
例如,最近的一個調價周期為7月13日0時至7月26日24時,調價方案將於7月12日公布,屆時如果國際油價超過130美元每桶,則成品油價格根據國際油價每桶130美元計算確定,同時按照應調未調金額對這一周期內的汽、柴油實際銷售量進行補貼;若國際油價未超過130美元每桶,則成品油價格按機制正常調整,這一周期內不予補貼。
我國石油外采比例超過70%,按照現行成品油價格機制,國內成品油價格根據國際市場原油價格(成品油調價日前10個工作日的平均價格)變動,每10個工作日調整一次。這套聯動機制帶有俗稱的「天花板」和「地板」價限制。
國際原油價格每桶130美元時已經達到了國家規定的成品油價格調控上限,對於補貼價格的對象包括境內生產加工和進口的汽油、柴油的成品油經營企業。以上就是成品油市場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更多成品油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成品油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