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綜述:2024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房地產市場迎來顯著回暖,新房與二手房成交數據均呈現增長態勢。但伴隨市場熱度回升的不僅是需求釋放,更凸顯出核心區域高價項目與普通樓盤間的兩極分化趨勢。數據顯示,具備優質地段和產品力優勢的項目持續熱銷,而缺乏競爭力的項目則面臨銷售壓力,這一現象預計將在未來進一步加劇。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二手房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今年第一季度,北京市房地產市場迎來久違的「小陽春」。新房方面,3月新建商品住宅(不含共有產權房)成交4151套,環比增長107%,同比上漲51.7%;成交均價達64999元/平方米,同比上升11.7%。二手房市場同樣活躍,3月網簽量突破17848套,較2月增加50.3%,同比增長29.0%。部分開發商透露,其多個項目在區域銷售排行榜中位列前茅,超額完成季度目標。
北京「好房子」新規的出台成為市場重要推手。通過優化容積率計算、增加得房率等政策,開發商得以打造更具競爭力的產品。以昌平區朱辛莊項目為例,在新規發布後首周末便吸引超400組客戶登記,而通州雲璟攬閱項目單日到訪量突破600組。這一政策不僅提升了購房者對高品質住宅的偏好,也促使開發企業加速優化產品設計,進一步拉大與普通項目的差距。
土地市場熱度延續至新房端,海淀樹村地塊以10.23萬元/平方米的樓面價刷新紀錄,推動周邊項目入市價格突破10.5萬元/平方米。數據顯示,第一季度北京共成交11宗宅地,攬金超569億元。開發商通過競拍核心區域土地鞏固土儲優勢,但這也導致未來供應端競爭加劇——新盤集中入市將考驗項目的差異化能力。
儘管整體成交回暖,但「冷熱不均」現象愈發明顯:海淀區三個高價項目單周貢獻超224.5億元銷售額,而部分郊區項目因地段和產品力不足面臨去化壓力。官方數據顯示,1—2月全市新建商品房銷售面積同比下降17.8%,但純商品住宅銷量逆勢增長13.9%。分析認為,未來核心區域的高端項目將持續受益於市場預期,而普通樓盤若無法提升產品競爭力,或將加速退出主流賽道。
總結:北京樓市在「小陽春」中釋放了積壓需求,但也暴露出結構性矛盾——政策紅利與土地市場競爭正推動行業向品質化轉型。開發商需聚焦核心資源打造高價值項目,而購房者則更趨理性選擇兼具地段與產品力的「好房子」。這一趨勢下,市場分化將進一步深化,考驗著企業從拿地到運營的全鏈條能力。
更多二手房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二手房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