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一季度各金融機構債券承銷總金額為1.34萬億元,較2016年同期的3.03萬億元銳減約1.7萬億元,下滑幅度達55.78%。據報告大廳小編獲悉,其中,75家券商承銷債券金額達5503.12億元,同比下滑52.15%;40家銀行承銷債券金額7901.62億元,同比下滑57.97%。
2017年以來,債券市場情緒顯著回暖,區間震盪成為主旋律。但對於債券基金的基金經理來說,這非但沒有降低投資難度,反而成為他們前所未有的嚴峻考驗。單純從業績表現來看,數據顯示,截至3月20日,納入統計的約1400隻各類債基中(A/B/C分開計算),有多達450隻債基2017年以來淨值縮水,占比達到三成。其中,虧損幅度最大的債基,2017年以來淨值已經縮水達到3.53%——對於冠以固定收益類產品的債基來說,這個幅度顯然不小。
據2016-2021年中國債券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悉,作為低風險投資的代表,債券型基金近年來規模突飛猛進,並在債券市場的反覆上揚中給投資者帶來了不菲的回報。但2016年下半年的暴跌,顯然損傷了債基的元氣,儘管2017年以來市場表現已經趨向於溫和震盪,甚至間或出現小幅反彈,但債基的總體業績表現卻不容樂觀。
有業內人士認為,如果接下來的三個季度,債基的收益水平仍然在當前水平或者更糟,那麼2017年投資債基的最終收益率甚至可能不敵貨幣基金,畢竟後者在利率上行的背景下,其潛在收益率仍有提高的可能。而這對於債基持有人來說,顯然是一個十分難看的成績單。
上海證券報從業內獨家獲悉,為摸清保險機構債券交易風險狀況,保監會3月21日向保險機構下發了《關於報送債券交易有關情況的通知》(下稱《通知》),擬開展債券交易有關情況的調查。
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保險資產管理公司均收到了《通知》。根據要求,上述機構將填報相關信息,配合此次調查。
根據填報要求:開展保險業務的保險集團(控股)公司、保險公司,應當按法人機構填報《保險公司債券交易情況表》;保險資產管理公司應當按其發起設立的各支保險資產管理產品分別填報《保險資管產品債券交易情況表》,並按保險資產管理產品業務匯總情況填報《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資管產品業務債券交易情況匯總表》。
「根據《通知》要求,以上須填報的數據時點為2017年2月末。如無相關業務,可在調查表中註明。」多家收到《通知》的保險機構人士向記者透露。
根據時間要求,保險機構應當在3月28日前報送《保險公司債券交易情況表》和《保險資產管理公司資管產品業務債券交易情況匯總表》,並於4月7日前報送《保險資管產品債券交易情況表》。
目前,保險資金約80%資產配置於固定收益類資產,可見債券市場風險對於保險資金的影響力。上海證券報從權威渠道了解到的獨家信息顯示,目前,國內保險業配置的債券品種中,債券信用評級在AAA 級和AA 級以上的占比超過90%。這意味著,保險業配置於債券市場的資產風險總體可控。
上述保險機構人士分析認為:「保監會此次摸底,可能是一次常規的資金運用摸底調查。隨著保險法人機構的擴容、可投債券品種的增加,保險機構配置於債市的規模在逐步提升。在此背景下,監管部門有必要對保險資金債券投資整體情況進行一次全面摸底,以便及時了解資金動向及風險變化。」
不過,有業內人士表示,近段時間以來,債券市場的不確定性持續增加,相關的信用風險和市場風險仍不容忽視。「風險在增加,趨勢也更加難以判斷和把握,這給保險資金運用帶來了挑戰。」
上述人士進一步分析表示:「自2014年3月中國債券市場發生實質性違約以來,2016年違約開始加快,從違約主體、債券數量和違約金額來看,2016年債券市場信用風險的暴露頻率均遠超前兩年水平。2017年全年約5.5萬億元信用債到期。預計2018年及以後年度,地方債集中到期6.2萬億元,隨著地方財政收入增速減慢、地方融資平台轉型,地方政府償債能力承壓或加大。此外,未來一個時期,受企業槓桿率過高及債券市場擴容等因素共同影響,我國信用違約風險或還將持續增加。另外,債券市場波動風險也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