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自主品牌進行品牌升級,推出高端產品來提升品牌溢價一直是行業的難題。如今,SUV擔當了自主品牌在價格、品牌層面向上突破的「生力軍」。據悉,從3月伊始,原本蘊藏豐富 「金礦」的SUV市場充滿了硝煙的味道。更多具體內容,下面是小編對2016年3月SUV銷量走勢分析:
作為自主品牌的利潤「奶牛」,長城哈弗SUV的降價無疑引發了「蝴蝶效應」,資深汽車分析師張志勇認為,隨著自主品牌價格下降生存空間的壓縮,自主品牌SUV正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一些弱小的自主品牌如不加以應對,將面臨被邊緣化的風險,甚至會有被淘汰的可能。
自主品牌SUV受擠壓 或提前進入降價潮
實際上,就目前汽車市場來看,SUV無疑成為細分市場的最大熱點。統計數據顯示,1-2月,乘用車產銷分別為355.9萬輛和361.3萬輛,同比 分別增長5.1%和5.1%。其中,SUV銷售127.1萬輛,同比增長54.8%。在車型銷量總排行榜上,前五名有四款是自主品牌SUV車型,自主品牌SUV在整體乘用車市場占比已接近六成。
值得關注的是,此次降價的長城哈弗H6已累計35個月成為細分市場的銷量冠軍,而長安CS75的月銷量也穩定在2萬輛,長期占據SUV銷量排行前五 的位置。汽車市場專家顏景輝表示,與合資品牌相比,自主品牌SUV已是銷量提升的決定因素,但競爭的加劇也讓自主品牌的生存空間正不斷被擠壓。
就在3月,除了長城哈弗H6、長安CS75外,廣汽傳祺GS4、吉利博越也接連上市,自主品牌SUV產品上市進入了密集期。其中,吉利博越作為後來者,在起步價上直接進入到10萬元,也被業內視為對競爭對手的回應。
記者發現,此前在自主品牌SUV中,除少數SUV能在10萬元以上區間生存外,更多的二三線品牌則主要在8萬元以下的區間存活。像眾泰、陸 風、海馬、中華、景逸等大批品牌依賴低價的SUV產品,強勢拉動銷量的提升。在顏景輝看來,此次自主SUV銷量領先的品牌率先降價,勢必會向二三線的弱小 自主品牌傳導,價格空間將被進一步壓縮。
品牌向上遇困
自主品牌SUV的降價不只是爭搶市場那麼簡單,業內更為擔心的是剛剛在SUV細分市場逆襲、尋求品牌向上突破的自主品牌再度錯失品牌提升的機會。
近年來,自主品牌進行品牌升級,推出高端產品來提升品牌溢價一直是行業的難題。如今,SUV擔當了自主品牌在價格、品牌層面向上突破的「生力軍」。 其中,長城汽車、長安汽車藉助SUV產品,已突破10萬元的定價門檻,具備了挑戰合資品牌的實力。然而,在此番降價之後,業內擔心自主品牌SUV紅利進一 步趨緩,品牌已很難保持 「向上」的態勢。
「SUV已成為自主品牌向上崛起的風口,關鍵是自主品牌能否把握這一機遇。」全國乘用車聯合會秘書長崔東樹表示,雖然自主品牌推出的SUV中高端產品獲得了消費者認可,但價格始終無法提升,這將成為其實現品牌向上突破的最大障礙。
據悉,隨著車市增長放緩的繼續以及轎車產品銷量的持續下滑,合資企業已開始降價放量。3月上市的廣汽本田新雅閣目前起步價格為16.98萬元,將合 資品牌中高級車的價格區間進一步拉低。顏景輝表示,合資品牌下一步註定是下探SUV的價格區間,與中國品牌SUV展開全面的市場爭奪。更多SUV行業市場銷量行情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6-2021年中國suv產業市場運行暨產業發展趨勢研究報告》。
更多SUV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SUV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