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近期國際航運市場釋放出多重警示信號。全球最大貨櫃運輸企業馬士基在最新財報中披露,受美國貿易政策調整和宏觀經濟不確定性影響,其核心航線運量出現顯著波動。與此同時,美國勞動生產率下滑與通脹壓力加劇的數據顯示,全球供應鏈正面臨新一輪考驗。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航運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國際貿易晴雨表,馬士基一季度營收同比增長7.8%至133億美元,但其4月財報顯示關鍵市場出現轉折。受美國對華關稅政策不確定性影響,中美貨櫃雙向運量在4月份暴跌30%40%,占公司總貨運量的2%。企業已將該航線近20%的運力轉移至其他區域以緩解壓力。馬士基指出,客戶因擔憂貿易壁壘而推遲訂單的行為正直接衝擊跨國物流網絡穩定性。
最新數據顯示,美國第一季度勞動生產率年化下降0.8%,為近三年首次負增長;非農單位勞動力成本激增5.7%,創下一年內最大漲幅。這兩個關鍵指標的異常波動揭示出:在通脹壓力持續攀升背景下,企業正面臨人力與運營效率的雙重擠壓。與此同時,商品價格通脹預期被推高至6%8%,可能在今年聖誕節前推動整體CPI突破4%。
馬士基警告稱,試圖通過關稅政策快速重塑全球供應鏈的做法存在極大風險。其數據顯示,跨國物流網絡已深度嵌入全球化分工體系,強行改變需要數十年持續投入而非短期政策干預。企業為應對貿易政策波動,不得不調整航線配置並下調2025年貨櫃運輸需求預期至1%到4%,較此前預測值顯著收縮。
下半年航運市場或將呈現極端分化態勢:若美國關稅政策持續收緊,全球需求可能因衰退風險加速下滑;而一旦貿易壁壘解除,則可能出現報復性反彈。馬士基維持全年60億至90億美元的利潤指引不變,但強調地緣衝突(如紅海局勢)和貨幣政策變動將加劇市場不確定性。
總結:從運量驟降的數據到通脹攀升的預警,當前全球航運業正成為貿易政策與宏觀經濟矛盾的交匯點。供應鏈韌性、通脹傳導效應以及政策調整節奏三重因素相互交織,不僅考驗企業運營智慧,更折射出全球化時代經濟治理的新挑戰。在多重不確定性籠罩下,任何單邊貿易措施都可能對脆弱復甦形成新的衝擊波。
更多航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