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交通報告 >> 機場 >> 2025年機場精選報告報告

精選報告

我國機場市場保障力持續提升 首都機場激發市場動能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我國機場積極布局完善綜合機場一體化,2022年政策推進機場行業建設投資力度。當前機場建設提升行業質量效益,政策放大發展動能持續推進世界級航空樞紐建設。

  我國機場市場保障力持續提升

  中國民航緊緊圍繞服務國家重大戰略和區域協調發展戰略的實施,持續加大了民航基礎設施的建設力度,保障能力不斷提升。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機場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指出,這十年以來,民航累計固定資產投資達到8000億元,特別是近兩年,2020年到2021年,這兩年連續超過千億元,創歷史新高。其間,共新建運輸機場67個、遷建15個,運輸機場的數量達到250個。新增跑道84條,航站樓800萬平方米,機位3000個,全國機場總設計容量超過14億人次,設施容量緊缺問題得到了有效緩解。

我國機場市場保障力持續提升 首都機場激發市場動能

  同時,我們加快建設以機場為核心的現代綜合交通樞紐,樞紐機場軌道的接入率達到71.4%。同時建成投產了世界領先的「空管三個中心」,也就是民航運行管理中心、氣象中心和情報管理中心,精細化服務能力明顯提升;另外,推動建設民航安全試驗基地、科技創新示範區、行業科研和創新支撐能力明顯增強。

  「十四五」期間,是我國由單一航空運輸強國向多領域民航強國「轉段進階」發展的關鍵時期,民航基礎設施建設將以突破資源容量瓶頸為重點,更加注重創新驅動,著力提升質量效率,發揮整體協同效應,構建一流的民航基礎設施體系。

  2022年是全面落實「十四五」規劃的重要一年,民航加大固定資產的投資力度,穩步推進機場、空管、科教等重大項目建設。1-5月份,全行業完成固定資產投資達到343.2億元,和去年同比增長6.6%,應該說,開局效果良好。

  首都機場激發市場動能

  受疫情影響,國內機場市場恢復困難重重。上半年航空市場持續處於低迷狀態,疫情形勢波動影響旅客出行意願和未來預期。為了進一步融入國內大循環新格局,激活國內市場活力,提升旅客出行體驗,首都機場以產品打造為主線助力航空市場提振。

  首都機場針對商旅客群推出「首都快線」產品,並持續優化「經首都 連聯飛」中轉品牌,不斷完善首都航空樞紐功能。今年4月,首都機場聯合海航、川航在2號航站樓打造「首都快線」產品,為北京飛往成都、海口、三亞的旅客提供全流程的出行體驗。同時,首都機場在暑運期間聯合OTA平台推出空軌聯運服務,開展「首都快線」地鐵機場線車票贈送活動,不斷提升「首都快線」產品認知度。此外,首都機場還在9月中旬聯合海航、川航升級「經首都 連聯飛」中轉產品,為購票旅客免費提供中轉休息室服務,不斷提升首都機場中轉品牌的吸引力和影響力。

  為了豐富旅客紅色出行選擇,首都機場於2022年暑期連續第二年推出紅色航線出行福利。通過實施購票立減、優惠促銷等措施,有效刺激了紅色城市旅遊需求。

  此外,為提升京津冀交通一體化水平,未來首都機場還將實現廊坊城市航站樓首都機場服務功能,為首都機場旅客開通綠色通道,實現「一站四檢」功能,將省際客運檢查、進京檢查、航空託運行李檢查及旅客健康檢查四項服務前置至廊坊城市航站樓內,實現旅客從「家門口」到「登機口」的一站式便捷出行。

  全球機場當前已建立一條完整的成熟商業運營模式,疫情催化非機場業務替代航空性業務。未來在需求多樣化和機場盈利增長要求的共同趨動下,全球主要機場已經由單純的"機場"轉變為人流物流集聚、商業休閒功能齊備的"航空城",非機場業務將成為機場商業行業盈利的主要來源。

  以上就是機場行業的大致介紹了,如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2022年機場行業發展前景:機場市場需求多樣化

  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機場行業建設所需資金金額大,2022年機場業績大幅下滑。當前,機場旅客數量回升帶動民用機場行業快速恢復,我國機場行業市場取得先發優勢。以下對2022年機場行業發展前景分析。

  隨著中國交通技術的發展,我國國民出行更喜歡乘坐飛機,2022-2027後新冠疫情環境下中國機場市場專題研究及投資評估報告根據數據顯示,中國機場數量逐年增加,2014年中國機場數量為202個,定期航班通航機場為200個,截止至2021年末,中國機場數量為248個,均為定期航班通航機場。

2022年機場行業發展前景:機場市場需求多樣化

  依託較好的航空文化普及程度,國外眾多機場為民眾設置了航空觀景設施,成為了具有機場特色的旅遊點乃至航空文化的傳播載體。經過幾十年的建設與發展,我國機場業已初具規模,機場數量不斷提升,機場服務保證能力不斷增強。現從政策、趨勢和航班三大方面來分析2022年機場行業發展前景。

  在投資拉動經濟以及基建補短板政策背景下,航空機場行業持續保持較大規模的固定資產投資,航空機場行業的穩定發展奠定了良好基礎。從政策類型上看,我國航空機場政策主要包括支線航空發展政策、中小機場補貼政策、機場收費政策、機場安保政策以及機場新技術應用政策等。近年來,國家發布多項政策,多維度的保障、規範航空機場行業發展。

  機場工程建設工程中,場道建設工程仍將作為最主要的細分行業。隨著新建機場項目的數量下降,未來智能化、綠色化改造項目或將占據更大的份額。智慧機場被寫進「十四五」規劃中,新機場的智能體系構建將成為工程建設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另外傳統機場的智能化改造也將加快進程。另一方面,隨著國家環保節能規劃的推進,機場綠色化轉型將成為機場建設行業的重要任務,能源低碳化、排放清潔化等將成為機場發展趨勢。

  從航空機場行業航班起降架次前十機場上看,主要機場航班起降架次差距較小,航空機場行業排名前十的機場分別為廣州白雲機場、上海浦東機場、深圳寶安機場、成都雙流機場、北京首都機場、重慶江北機場、昆明長水機場、西安咸陽機場、杭州蕭山機場、上海虹橋機場等。其中,廣州白雲機場航班起降架次為37.34萬架次,占全國航班起降架次的4.13%,位居全國首位。

  機場市場需求多樣化,我國機場正在籌備智慧機場建設。當下,疫情影響機場議價權,機場免稅提成收入或將與國際客流量掛鉤。當前機場信息化現狀主要存在機場資源瓶頸、IT建設滯後、管理面臨風險等問題。因此,打造數位化最佳體驗機場是機場信息化發展的必然趨勢。

  以上就是2022年機場行業發展前景的大致介紹了,需進一步了解更多相關行業資訊可點擊中國報告大廳進行查閱。

2016年國內機場平均準點率為70.4% 華東區不容樂觀

  說到飛機,很多人最大的擔憂是準點率,外媒吐槽中國機場準點率簡直不能忍!那麼國內機場的準點率情況如何?我們通過下文的數據來解讀一下。

  根據總結報告,2016年國內機場整體出港準點率為70.4%,相比2015年提高7.0%,起飛平均延誤時長為33分鐘,相比去年縮短6分鐘。

2016年國內機場整體的出港準點情況

  2016年國內機場整體的出港準點情況較2015年顯著改善。

  2016年國內機場出港準點率最高的月份是3月,出港準點率為77.0%,起飛平均延誤時長為27分鐘;出港準點率最低的月份是7月,出港準點率為62.3%,起飛平均延誤時長為42分鐘。

  與2015年對比,2016年1月-9月的出港準點率高於2015年同期水平,10月-12月的出港準點率低於2015年同期水平。更多最新相關航空機場行業市場分析信息請諮詢宇博智業市場研究中心撰寫的《2016-2021年中國航空機場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

  各機場出港準點率&起飛平均延誤時長

各機場出港準點率

各機場出港準點率

  但千萬級別機場的出港準點率,華東地區的情況實在不容樂觀。根據飛常准披露的數據顯示,千萬級別機場榜單,上海浦東52.4%準點率倒數第一,南京祿口56.5%倒數第二,上海虹橋57.2%倒數第三,廈門59.1%倒數第四,北京首都60.7%倒數第五。其中浦東和虹橋全年起飛平均延誤時長均為48分鐘,比榜首的西安咸陽機場整整多了23分鐘。

  資深業內人士分析了大上海機場準點率低的原因:「浦東準點率墊底,我認為主因還是空域緊張造成的,也不是民航一家就能解決,需要頂層設計解決;第二,2016年全年,全國異常天氣對浦東機場運行衝擊比較大,經常還不是浦東本場天氣不佳,受廣州、成都、北京、香港等地天氣影響,導致飛機周轉跟不上,影響後續航班;第三,浦東兩組一起一落的跑道運行模式,還沒有發揮最佳模式,還無法做到就近起飛,經常滑行、等待時間超過半小時。」

  畢竟沒有機場願意做差等生總是被局方通報,浦東機場此前也做過諸多努力,但航班總量大,空域緊張等問題,還是讓延誤問題遲遲難解。身處國際化大都市,要承載國際化的運力,浦東虹橋二機場,任重道遠。

中國機場數量統計

  2017年,通用機場中國共有311個,其中74個為民航局頒證通用機場。根據民航局「十三五」規劃,2020年國家規劃建成500個以上通用機場,以及一批起降點。預計到2030年通用機場將建成2000個以上,爭取實現全國2800個縣每個縣都有一個通用機場。以下是對中國機場數量統計的講解。

  截止2017年上半年,中國境內22省、4個直轄市、5個自治區、31個省級行政區共有機場220座,不含香港、澳門和台灣地區。其中定期航班通航的機場216個,定期航班通航的城市214個。新增機場9個,停航機場1個,註銷機場1個。

  按照飛行區等級分,4F級機場共有9個,4E級機場共有33個,4D級機場共有39個,4C級機場共有120個,3C級機場共有8個,1B級機場共有1個。

  從機場旅客吞吐量分布情況,2017年吞吐量9000萬以上的機場1個,5000萬以上的機場3個,4000萬以上的機場7個,3000萬以上的機場10個,2000萬以上的機場17個,1500萬以上的機場23個,1000萬以上的機場28個。目前,各地區所占吞吐量的比重為:華北地區為15.3%,東北地區為6.1%,華東地區為29%,中南地區為23.8%,西南地區為16.9%,西北地區為6.2%,新疆地區為2.7%。

  截至2017年,我國大陸境內支線機場162個,占運輸機場總數的77.1%。除北京、上海、天津三個直轄市以外,我國其他28個省、直轄市、自治區都有支線機場,只是分布不均勻。河北4個、山西6個、內蒙古15個、遼寧1個、吉林3個、黑龍江15個、江蘇4個、浙江4個、安徽4個、福建3個、江西4個、山東6個、河南2個、湖北5個、湖南4個、廣東4個、廣西5個、海南3個、重慶2個、四川11個、貴州9個、雲南11個、西藏4個、陝西3個、甘肅7個、青海5個、寧夏2個、新疆17個。其中,內蒙古、新疆、雲南、黑龍江、四川五個區域支線機場數量最多。支線機場所占比重為74.7%;實際出港航班所占比重9.9%。

  隨著機場規模和數量不斷擴大和增加,機場能耗持續增長,資源環境約束日益明顯,機場周邊人口密度和商業逐漸增加,機場運行與周邊環境的相互影響日益密切、愈加複雜,機場噪聲、淨空與生態環境壓力越來越大。航班正點服務備受社會關注,機場人性化服務要求不斷提高。以上便是對中國機場數量統計的所有講解了。

個性定製報告需求

個性定製

小提示:勾選提交定製
勾選要了解的機場報告定製需求 X
可研報告

機場精選報告報告欄目為您提供機場精選報告、機場精選報告報告,您可以點擊免費查看具體機場精選報告報告摘要及目錄,感謝您查看中國報告大廳機場精選報告報告欄目。中國報告大廳有著十年的行業分析及市場研究經驗,買報告上報告大廳。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