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歡迎來到報告大廳![登錄] [註冊]
您當前的位置:報告大廳首頁 >> 行業資訊 >> 中國蔬菜全球需求提升 供應能力增強

中國蔬菜全球需求提升 供應能力增強

2021-01-01 08:52:02 報告大廳(www.chinabgao.com) 字號: T| T
分享到:
分享到:

  蔬菜可提供人體所必需的多種維生素和礦物質等營養物質。蔬菜是城鄉居民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農產品,保障蔬菜供給是重大的民生問題。因此國家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對蔬菜及相關農產品行業進行大力扶持,為行業持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環境。

  我國是世界上最大的蔬菜生產國和消費國。上世紀80年代中期蔬菜產銷體制改革以來,隨著種植業結構調整步伐的加快,全國蔬菜生產快速發展,產量大幅增長,上市基本均衡,供應狀況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2019年我國蔬菜種植面積約2081.5萬畝,2019年全國蔬菜產量增加至72102.56萬噸,較上年同比增加2.5%。在我國蔬菜種植行業發展的過程中,大規模蔬菜的產量滿足了國內外的需求,出口量遠高於進口量。

  2019年我國蔬菜產量72102.56萬噸,比上年增加1755.84萬噸。2020年因新冠肺炎疫情暴發導致短期產地蔬菜外運受阻,銷地蔬菜供給不足,疫情緩解後,跨區域流通逐步恢復,各產區加大生產扶植力度,生產恢復較快,2020年預計蔬菜產量達72700萬噸,比上年增加597萬噸。

  從蔬菜的進口量看,隨著我國居民人均收入及消費升級的促進,推動了對進口蔬菜產品的需求,2019年我國蔬菜進口量達到了50.17萬噸,2020年,我國蔬菜進口量為26.72萬噸。

  從蔬菜的出口量看,2019年我國蔬菜的出口量為1163.19萬噸。與蔬菜的進口波動較大的情況有明顯的差異,我國蔬菜的出口量波動變化,2017年以來穩定小幅增加。2020年我國蔬菜的出口量為548.58萬噸。

  從進出口量總體差異情況看,雖然進出口量在同步增加,但是出口量與進口量的差額也在不斷增加,我國蔬菜全球需求提升,供應能力增強。

  目前,我國蔬菜生產價格指數101.24(上年=100);2020年10月鮮菜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17.14,同比增長17.14%;2020年11月鮮菜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110.87,同比增長10.87%;2020年12月鮮菜類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為99.94,同比下降0.06%;全年蔬菜生產價格指數下降。

  未來,十年我國人口數量仍處在上升期,隨著城鄉居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和農村人口向城鎮轉移加快,商品菜需求量將呈現剛性增長趨勢。國家發改委、農業部會同財政部等有關部門日前制定的《全國蔬菜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1年)》提出,多渠道籌集資金,逐步構建政府投資為引導、農民和企業投資為主體的多元投入機制。

  《規劃》提出,到2021年,全國蔬菜總需求量達到58950萬噸,比2012年增加8950萬噸;全國蔬菜播種面積達到2500公斤/畝以上;商品化處理率提高到60%;蔬菜對全國農民人均純收入貢獻額達到1300元。

  《規劃》要求,各級地方政府要多渠道籌措資金,建立穩定的投資渠道。一是進一步完善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徵收使用管理政策,進一步提高大城市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收取標準和征繳率,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必須全部用於建設新菜地和發展蔬菜生產。二是統籌使用土地出讓收入,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建設的支持力度。三是協調現有可用於蔬菜產業發展的各方面資金渠道,加大對蔬菜生產設施建設、良種研發、技術推廣、質量安全體系、冷鏈體系、公益性批發市場、農貿市場、農民專業合作組織、龍頭企業等方面的扶持力度。四是結合本地實際情況,新增蔬菜產業發展專項資金渠道,並根據發展需要逐年增加資金規模。

  此外,國家還鼓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加大對蔬菜產業發展的信貸支持力度,改進金融服務。優化投資環境,出台配套投資政策,吸引、鼓勵、規範境內外企業、經濟組織、個人,以及大型蔬菜產銷企業、對口幫扶和社會捐助等其他社會資金投資蔬菜產業。

更多蔬菜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蔬菜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所有,未經書面許可,請勿轉載)
報告
研究報告
分析報告
市場研究報告
市場調查報告
投資諮詢
商業計劃書
項目可行性報告
項目申請報告
資金申請報告
ipo諮詢
ipo一體化方案
ipo細分市場研究
募投項目可行性研究
ipo財務輔導
市場調研
專項定製調研
市場進入調研
競爭對手調研
消費者調研
數據中心
產量數據
行業數據
進出口數據
宏觀數據
購買幫助
訂購流程
常見問題
支付方式
聯繫客服
售後保障
售後條款
實力鑑證
版權聲明
投訴與舉報
官方微信帳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