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以來我國進口車市場出現了很多不利的局面,近日,2015年前4月進口車市場數據出爐,下面是詳細內容介紹:
2015年1-4月進口車市場出現10年來的首次「供需雙降」。1-4月累計進口汽車34.9萬輛,同比下滑19.9%;1-4月經銷商交付客戶進口車(AAK)銷量為30.43萬輛,同比下滑20.2%。
持續10年高速增長的進口車市場,2015年卻迎來了供需雙降。
6月2日,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1~4月,汽車進口量同比下滑19.9%,進口車上牌量下滑6.7%,其中4月份,市場終端的進口車上牌量更是下滑9.7%。這是進口車市場10年中首次出現供需雙降情況。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副秘書長肖政三表示,市場供需雙下滑的現狀要求跨國企業必須重新審視中國市場,重新調整市場策略。「進口車市場真的到了去庫存的階段,去庫存化將是2015年進口車經銷商的主要任務。」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進口車委員會胡絲羽將影響中國汽車進口供需雙降的原因歸結為7條,除了宏觀經濟的下滑,她認為「中國政府的大力反腐抑制了高消費,消費者的行為也發生了很大變化,消費者更加理性」。
通過10多年來對進口車市場的歷史數據研究和分析,「進口車市場的增速和GDP增速密切相關」,胡絲羽表示:「GDP增長高於8%以上的時候,進口車的增速是加倍地高於GDP的增長。在GDP增長低於8%的時候,進口車的增速不會像國產車一樣理性地增長,可能是變相加速下滑的情況。」她說,進口車市場正在加速回歸現實,貼近市場真實需求。
胡絲羽指出,隨著中國政府自2012年以來的大力反腐,在此之前很多人是為了面子而消費豪華品牌,現在很多產品和品牌的消費回歸到越來越理性。「其中E級車(相當於奔馳7系、奧迪A8級別)在2013年~2014年的銷量也是下滑了50%。」
隨著國家對機動車燃油限值要求的提高,進口車趨向小排量是一個趨勢。截至4月份,3.0L以下排量的車輛已經達到了進口車總量的93%。加速了進口車和國產高端車型的同質化競爭,相比而言,同一款車型國產以後的價格將降低三分之一。
此外,汽車限購、更多暢銷車型被國產,新車型不能彌補市場等也是影響進口車市場出現供需雙降的關鍵原因。更多相關信息請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進口車行業市場調查分析報告。
中國汽車流通協會的統計數據顯示,1~4月份中國進口車市場的行業庫存(含廠商庫存和經銷商庫存)高達5.1個月,其中進口車經銷商的庫存深度為2.46個月,意味著中國的豪華車市場上,不僅經銷商的日子比較難過,進口汽車企業也面臨較大的庫存壓力。
在市場整體供大於求的背景下,負責進口的汽車廠商不能再像過去那樣簡單地將庫存壓力直接轉嫁給經銷商。在「去庫存」呼聲中,市場上的進口汽車優惠幅度進一步加大。據悉,2015年4月,中國進口汽車的平均優惠幅度已高達11.2%。
基於國內進口車價格普遍較高而發展起來的平行進口車業務也勢必受影響。由於整個進口車市場供需下滑明顯,從事平行進口車業務的貿易公司如果沒有合理的渠道規劃、庫存規劃、資金規劃等,很容易陷入困境。
更多進口車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進口車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