債券期現貨雙雙回歸弱勢,宣告春節後一輪反彈告一段落。分析人士指出,前期隨著債券配置價值顯現,市場借著經濟數據真空期、政策觀望期、海外市場喘息期、年初供給低迷期的有利時機,上演一輪修復行情;站在當前看,宏觀數據「超級周」來襲、臨近季末資金面變數增加、美聯儲3月加息則似板上釘釘,加上地方債發行增加供給,債市面臨的邊際利空因素集聚,收益率上行壓力加大,好在配置價值提供支撐,收益率向上應有頂。
中國2月貿易數據3年來首現逆差,顯示內需增加、經濟回暖,令平靜了一段時間的債券市場再起波瀾。
海關總署8日公布數據顯示,2月份,我國進出口總值1.71萬億元,比去年同期(下同)增長21.9%。其中,出口8263.2億元,增長4.2%;進口8866.8億元,增長44.7%;貿易逆差603.6億元,為時隔3年再現單月貿易逆差,去年同期貿易順差1805億元。
受此影響,昨日債券市場明顯走弱。一級市場上,財政部上午發行的5年期國債中標利率為3.0265%,略高於此前市場預期,且認購倍數不足2倍;農發行午後招標的三期債中,除1年期收益率3.3286%低於估值外,5年、10年期收益率分別為4.0784%、4.2466%,均高於估值。二級市場上,銀行間現券收益率大幅上行,其中10年期國債活躍券170004收益率上行4.25bp報3.3950%;10年期國開活躍券160213收益率上行4.75bp報4.21%。
國債期貨市場同樣明顯走跌,中國金融期貨交易所兩個期限主力合約午後明顯擴大跌幅,其中5年期國債期貨主力合約TF1706收報98.14元,較上日結算價下跌0.36%;10年期國債主力合約T1706收報94.675元,較上日結算價下跌0.49%。
近日外管局發布通知表示,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可以在具備資格的境內金融機構辦理人民幣對外匯衍生品業務,業務辦理應符合實需交易原則,限於對沖以境外匯入資金投資銀行間債券市場產生的外匯風險敞口。這種舉措可能會推動中國被納入全球債券指數,同時在平衡匯率、阻止資金外流和引進資本等方面起到作用。
據2016-2021年中國債券行業市場供需前景預測深度研究報告悉,此舉將促進我國外匯衍生品市場迅速發展,有利於增加人民幣資產對全球機構投資者的吸引力。如果讓境外資本參與境內外匯衍生品市場的投資,可以形成國際資本認可的人民幣匯率合理水平。他還表示,這也有利於我國吸引國際資本流入,也是讓國際資本分享中國經濟和人民幣資產市場發展的紅利的過程。
另一方面,這些增加市場吸引力的嘗試有利於阻止資金外流,並且使中國有機會納入全球債券指數。高盛估計,中國被納入全球指數將會能帶動2,500億美元資金流入。
渣打銀行在香港的中國宏觀策略部門負責人說:「由於對外匯敞口的名義金額沒有具體限制,因此開盤比大多數人預期的要開放得多。我們預計這一舉動將吸引強大的資本流入中國的在岸債券市場,並可能導致中國在未來數月的資本外流縮小。」
穆迪大中華區信用研究分析主管鍾汶權表示,境外投資者一直對境內外匯市場感興趣。開放外匯市場,會增加境內債市對境外投資者的吸引力。
中國向境外債券投資者開放衍生品市場,既給銀行間債券市場境外機構投資者管理外匯風險帶來便利,也推動了債券市場和外匯市場對外開放。但海外投資人卻依舊對資本管控、市場准入、人民幣的穩定性等方面有重重顧慮,保持著謹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