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年報季成為航運板塊數位化進程的重要里程碑,多家企業首次將數據資產納入財務報表,標誌著行業從傳統運營模式向數字驅動轉型的實質性突破。隨著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航運領域正通過數據要素確權、估值和應用重構產業價值鏈,為資本市場帶來新的評估維度。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航運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作為航運板塊首家披露數據資源入表的企業,興通股份在2024年年報中明確將研發項目"錨泊預警系統"的資本化支出計入無形資產。數據顯示,該項目初始投入21.48萬元,在扣除攤銷後仍有19.69萬元以數據資源形式體現在財務報表中。這一操作不僅體現了企業對核心技術的價值認可,也為行業提供了數位化轉型的實踐範本。
自2024年一季度起,航運板塊已悄然開啟數據入表進程。截至同年三季度末,日照港、廣州港和青島港三家企業率先完成數據資產"帳面破冰",累計入表金額達169萬元。其中,興通股份更在年底憑藉自主研發的"船舶運營效率分析數據集"獲得福建省航運數據智慧財產權登記證書,正式納入"數據要素"概念範疇,彰顯了行業從簡單數據存儲向確權應用的跨越發展。
作為航運樞紐的核心節點,三大港口企業在數據資產化領域率先探索。青島港通過船舶調度系統積累的運營數據,廣州港依託智能理貨系統生成的分析模型,日照港運用船貨匹配平台沉澱的數據資源,均已實現從技術投入向資產轉化的關鍵一步。儘管年度報告尚未全面披露,但前三季度的入表實踐已為行業提供了可複製的操作路徑。
截至2025年3月25日,A股市場已有8家上市公司完成數據資源入表披露,其中過半數在2024年報中首次公開相關財務信息。這一現象表明,隨著《數據二十條》等政策落地,資本市場對數據要素價值的認可正在從試點企業向全行業擴散。航運板塊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其數據資產化進程將為其他傳統產業提供轉型參考。
總結來看,航運業的數據資源入表不僅是財務管理的革新,更是產業數位化升級的戰略支點。通過建立數據確權、估值和應用的完整鏈條,企業能夠更精準地量化技術投入效益,資本市場也能據此構建新的價值評估體系。隨著更多企業加入這一進程,航運板塊有望在數字經濟浪潮中實現從"運力競爭"到"數據驅動"的核心競爭力重塑。
更多航運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航運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
航運概念股震盪拉升,鳳凰航運觸及漲停,中遠海特漲超8%,盛航股份、招商南油等跟漲。
華泰證券研報指出,中美貿易摩擦、新冠疫情和地緣衝突暴露了全球供應鏈的脆弱性,促使供應鏈的區域化和本地化。區域內的供應鏈協作和深化增加了原材料、半成品和成品在區域內的流通,為全球集運貨量提供增長潛能。相比遠洋市場的單一性,更看好區域市場和新興市場航線的增長潛力。在個股選擇上,中長期更看好那些專注於區域市場的中小型船公司,能夠更好地適應區域市場需求的變化,並通過靈活的運營模式在新興市場中占據重要地位,其在區域市場的長期競爭力將不斷提升。短期內,由於紅海繞行、中美貿易等不確定性因素,市場對遠洋船公司盈利分歧大。(證券時報)
2024北外灘國際航運論壇正在進行中。作為重要的全球航運中心,上海的航運發展受到國際航運行業和市場的極高關注,也成為本屆論壇探討的主要議題之一。國際航運公會(International Chamber of Shipping)秘書長蓋·普拉滕(Guy Platten)認為,上海全球航運中心地位將繼續強化,將向全球航運業貢獻更多專業知識、洞察力和創新。儘管國際航運市場面臨著去碳化、地緣政治不確定性、吸引人才等諸多挑戰,但由於世界經濟將繼續增長,航運市場也將因此繼續繁榮。(第一財經)
航運板塊異動拉升,鳳凰航運漲超7%,招商港口、海通發展、中遠海能、寧波遠洋、中遠海特等跟漲。
浙商證券發布交運行業半年報綜述稱,上半年地緣事件帶動航運數據的向好,上市公司業績回暖。出海同樣穩步提升,尤其在吞吐量大幅增長背景下,24H1港口上市公司業績穩定增長。電商帶動快遞實現中速增長,2024年以來行業件量增速好於預期,價格競爭仍在繼續,但同比23年有所緩和。客運及貨運表現有所分化,前者呈現持續恢復態勢,後者公路、鐵路貨運持續承壓。此外,整體而言交運行業公司中期分紅有所增加。
摩根史坦利發表研究報告指,太平洋航運上半年業績表現遜預期,基礎溢利錄4400萬美元,僅達到該行全年預測的29%及市場普遍預期全年表現的30 %;派息比率約50%,則符預期。大摩解釋,中期表現遜色主要由於期內短期租賃成本較高所致,相應將2024至2026年各年經常性淨利潤預測分別下調13%、7%及5%,以反映超靈便型干散貨船等價期租金(TCE)預期下降,並將目標價從2.96港元下調至2.76港元,維持「增持」評級。該行指出,公司持續回購股份,反映出管理層對經營前景充滿信心,預期符合預期的股東回報將為估值提供一定支持。且過去三個月股價累計回調約28%,中績遜預期或屬市場預期之內。
在對全球最大經濟體經濟衰退的擔憂加劇之際,馬士基執行長文森特-克萊克(Vincent Clerc)周三表示,美國的商品庫存「沒有處於令人擔憂的水平,也沒有出現表明即將出現大幅放緩的跡象」。他還表示,在第二季度,中國的出口增長幫助推動了整體貨櫃需求。
摩根大通發表報告指,該行覆蓋的三隻亞洲貨櫃航運股,自6月以來股價跌約10%,蒸發今年較早期的部分升幅,主要因為投資者獲利,以及對現貨運費可能見頂的憂慮。本周一相關股份下跌,因為市場揣測紅海危機有可能解決,引致上海出口貨櫃運價指數(SCFI)下挫,不過該行認為,即使停火協議達成,仍需要時間恢復至危機前的情況,加上馬士基行政總裁早前表示,航運受阻的情況或將持續至第三季,因此相信航運市場基本趨勢未變。該行對中遠海控、東方海外及長榮海運維持「增持」評級,認為這些股份估值吸引,並預期三家公司於今年第二季均錄得盈利,反映運費在5月及6月回升,以及在企業補充庫存的需求下,亞洲往來歐洲的航運開始進入旺季。
中遠海控跌超7%,中遠海能、招商南油、招商輪船、鳳凰航運、寧波遠洋等跟跌。
中國報告大廳聲明:本平台發布的資訊內容主要來源於合作媒體及專業機構,信息旨在為投資者提供一個參考視角,幫助投資者更好地了解市場動態和行業趨勢,並不構成任何形式的投資建議或指導,任何基於本平台資訊的投資行為,由投資者自行承擔相應的風險和後果。
我們友情提示投資者: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