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截至2025年8月,全球光伏行業持續高速發展。數據顯示,中國累計光伏併網容量已超過400吉瓦,成為全球最大清潔能源市場之一。隨著高效組件、智能調度系統等技術突破,光伏發電正逐步實現從輔助能源到主力供電的角色轉變。在此背景下,國內頭部企業通過技術創新與產業布局的深度融合,加速了綠色能源體系的構建進程。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伏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根據最新統計,截至2025年第二季度,中國新增光伏併網容量達到68吉瓦,同比增長34%。在區域布局方面,深圳市光明區憑藉政策支持和產業鏈優勢成為新能源產業集聚高地。當地主導建設的「智慧光伏產業園項目」於今年4月啟動主體工程,預計達產後將形成年產5GW高效光伏組件的生產能力,日均下線2.5萬塊組件,為區域創造超千個就業崗位。該園區聚焦先進材料研發與智能製造,成為全球領先的綠色能源示範基地。
在技術領域,以創維光伏為代表的行業領軍企業正通過開放式智慧能量生態平台重塑產業價值。其發布的「SKYLINK光寰共生」系統可整合分散式能源節點,並利用智能算法優化電力調度效率。該平台通過提升清潔電力供需匹配精度與環境權益流通效率,使分布式光伏系統的綜合利用率提高20%以上。這種技術路徑不僅解決了傳統能源網絡的碎片化問題,還為碳交易市場提供了更精準的數據支撐。
作為區域產業升級的核心載體,光明區產業園區依託中山大學深圳校區和深圳理工大學在新能源材料領域的科研實力,布局了多個前沿技術設施。其中「材料基因組設施」與「特殊環境材料器件科學裝置」為新型光伏組件研發提供了實驗支撐;同時,「國家分布式光伏發電系統質量監督檢驗中心(廣東)」的設立,則確保了產品從設計到出廠的質量合規性。這種產學研一體化模式,使本地光伏產業鏈在關鍵環節實現了自主可控。
綜上所述,2025年的光伏產業已進入高質量發展階段:規模化應用與技術創新形成雙向驅動,區域產業集群通過「研發-製造-檢驗」的全鏈條布局持續釋放增長動能。隨著高效組件產能的加速釋放和智慧能源管理系統的深度普及,光伏作為綠色轉型核心支柱的地位將進一步鞏固。未來,行業需在儲能配套、電網適配性等領域持續突破,以推動清潔能源占比向更高目標邁進。
更多光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