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隨著我國交通網絡持續優化升級,鐵路運輸領域正加速推進數位化轉型。根據國家稅務總局與國鐵集團聯合發布的政策文件,全國鐵路客運將於2025年10月起全面啟用電子發票系統,標誌著紙質報銷憑證將正式退出歷史舞台。這一變革不僅涉及超4億年度鐵路出行旅客,更對鐵路重點企業及行業生態產生深遠影響。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鐵路行業項目調研及市場前景預測評估報告》指出,自2025年10月1日起,全國鐵路旅客運輸將徹底告別紙質報銷流程。根據政策過渡安排,2024年11月至2025年9月為"雙軌制"運行期,在此期間旅客仍可申請紙質憑證。截至當前(2025年9月),系統已累計完成超3.2億張電子發票的測試驗證,覆蓋全國所有高鐵及普速列車線路。
為兼顧數位化進程與人性化服務,鐵路部門特別強化線下支持體系。旅客可通過車站售票窗口、自助終端獲取"掃碼開票單",經身份核驗後通過12306App遠程開具電子發票。數據顯示,該模式已幫助超過65萬老年及脫網旅客順利過渡至電子化流程。
新規明確將退票費、改簽費用納入電子發票範疇,購票人(代辦人)可憑乘車人身份證件或訂單號,在車站窗口申請開具完整票據。特別值得注意的是,團體票(含旅遊/學生票)、應急車票及跨境運輸仍沿用原有憑證體系,確保特殊場景服務連續性。
旅客可通過12306平台或個稅APP查詢下載發票,並享有在開具時限內(行程結束或業務辦理後180日內)3次免費信息更正服務。該機制有效解決了企業財務對帳難題,據行業測算可減少約45%的票據爭議糾紛。
此次改革標誌著我國綜合交通體系正式邁入全領域電子發票時代。從行業數據看,鐵路電子客票自2020年推行以來已節約紙張消耗超1.8萬噸,本次升級將進一步降低運營成本約7億元/年。隨著RPA(機器人流程自動化)和區塊鏈技術的深入應用,未來鐵路運輸在票據管理、信用體系構建等方面將持續釋放數位化紅利。
以技術創新驅動鐵路行業高質量發展
2025年的電子發票全面推行,不僅是鐵路行業響應"雙碳"戰略的具體實踐,更是交通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里程碑。通過整合線上線下服務網絡,優化企業與個人用戶的報銷流程,我國鐵路系統正朝著更高效、更綠色的服務模式穩步前進,為構建智慧交通新格局奠定堅實基礎。
更多鐵路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鐵路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