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報告大廳了解:目前,各烘焙食品企業紛紛看重中國麵包市場的巨大潛力,競爭態勢急速加劇。產品的「同質化」導致各品牌迫於銷售壓力大打「價格戰」和「貨架戰」;而近期麵粉、雞蛋、牛奶等原料價格的上漲,又導致許多廠商迫於生產成本壓力上調產品價格,令眾多烘焙食品企業左右難行,行業發展舉步維艱。
1、烘焙行業競爭格局
隨著烘焙行業的不斷發展,國外的烘焙企業依靠多年的生產管理經驗,充足的資金實力,不斷進入各國市場,擴大市場份額,賓堡等「中央工廠+批發」式廠商是世界規模較大的烘焙生產企業,其產品和業務遍布世界幾大洲。台灣85度C、克莉絲汀、麵包新語等作為餅屋的代表依靠其產品的多樣化和連鎖店的經營模式在中國市場也占有一席之地。
內容選自產業信息網發布的《2012-2016年中國烘焙原料市場研究及未來發展趨勢報告》
目前國內烘焙行業生產企業較為分散,各個省市都具備一定規模的烘焙品牌,但是跨區域的烘焙連鎖企業較少,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統計,截至2012 年底,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 萬元的規模以上烘焙食品企業共有1,106 家,從業人員31.2 萬人。
2、麵包子行業競爭格局
從國際上看,麵包行業的發展較為成熟,「賓堡」等歐美廠商和「山崎麵包」、「巴黎貝甜」等亞洲品牌主導著本國的消費市場,並陸續在中國設立生產基地,向中國的麵包市場滲透。
從國內市場上來看,採用「中央工廠+批發」模式進行生產經營的有「賓堡」等國外品牌和「桃李」等國內品牌,其主要通過商場超市等銷售終端將產品投向市場,與同樣以商場超市作為主要銷售渠道的當地品牌競爭市場份額;採用連鎖店模式的有「山崎麵包」、「巴黎貝甜」等國外品牌和「克莉絲汀」、「好利來」、「味多美」等國內品牌,其通過現場製作並銷售新鮮的麵包食品,定位於中高端消費群體,與當地商業區經營多年的餅店競爭市場份額。無論哪種模式國內面包製造企業都呈現出兩極分化的現象。總體上,我國麵包行業的集中度依然較低,產品競爭激烈且同質化現象嚴重,隨著經濟發展和人民物質生活水平的提高,人們對麵包品質的要求也不斷提升,食品安全、質量、營銷、服務和管理等非價格因素在行業競爭中的作用將逐步體現,在發展過程中小型生產加工作坊將不斷被淘汰,具備品牌知名度、規模效應的企業將得到持續發展,從而進一步擴大市場份額。
目前國內面包生產企業較為分散,跨區域的麵包生產企業較少,根據國家統計局和中國食品報的數據統計,截至2013 年底,全國上萬家糕點麵包生產企業獲得食品生產許可資格,但全國年主營業務收入超過2,000 萬元的規模以上的糕點麵包生產企業僅有547 家。
相關麵包行業市場信息查閱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0-2015年中國麵包行業市場競爭力分析及盈利預測報告。
更多麵包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麵包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