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國信託業協會首次以協會名義發布了《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2013~2014)》。報告指出,2013年底68家信託公司受託資產總規模為10.91萬億元,中國信託業正在面臨增長趨勢放緩的變革時代,目前信託行業風險可控,但風險防控壓力增大。
中國信託業協會專職副會長王麗娟表示,2013年信託業開始顯現增速放緩的趨勢,根本原因是支撐信託業過去快速發展的主流業務模式,即發揮私募投行業務功能的融資信託業務模式基礎已經開始發生變化,信託業迫切需要加快轉型創新。
信託收益年均增速64.82% 風險防控壓力增大
中國信託業協會7月8日發布的《中國信託業發展報告(2013~2014)》顯示,信託資產規模和經營業績穩步上升。2013年底,全行業68家信託公司管理的信託資產規模為10.91萬億元,同比增長46.05%。
2010年-2013年四年間,信託公司向投資者分配的信託收益以年均64.82%的速度增長,累計達到1.27萬億元。其中,2013年全行業68家信託公司當年分配給投資者的信託收益為5955.33億元。數據顯示,2013年信託業的理財水平遠超其他理財產品的收益率。2013年信託受益人實現的年化綜合實際收益率為7.04%,同比提高了0.71個百分點,超過了銀行理財和保險公司平均5%左右的年化收益率水平,也超過了除股票型基金和混合型基金之外的所有公募基金產品。可見,信託行業在財富管理、資產管理領域為客戶創造的價值完全值得肯定。
據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11-2015年中國房地產信託行業市場評估及發展可行性研究報告》了解,信託業成為推動實體經濟發展的有力支持者。2013年,信託業進一步拓展服務實體經濟的廣度和深度,總資產規模的78.27%投向實體經濟領域。其中,工商企業成為信託資產的第一大配置領域,2010—2013四年間,信託資金投向工商企業的占比分別為18.56%、20.41%,26.65%、28.14%,呈現持續上升態勢。
發布會上,中國信託業協會專職副會長王麗娟表示,雖然信託行業從2008年到2013年迎來高速增長的時代,但是面對經濟下滑總體趨勢,信託業的高增長將結束,並將迎來穩定增長的新時期。
從風險來看,王麗娟表示,目前信託行業風險可控,但風險防控壓力增大。一是實體經濟風險向信託傳遞,部分前些年大規模擴張的行業面臨深度調整,個別產業風險顯著上升,影響信託項目兌付;二是部分交易對手財務困難,特別是中小企業經營壓力大,資金周轉困難,可能難以按時償還信託貸款;三是部分金融機構履職盡責不到位,未能發現交易對手涉及民間借貸,未及時發現交易對手違規擔保或項目實際控制人挪用信託資金等問題。
經營環境全面變化 信託業需加快探索轉型發展
中國信託業協會的報告還指出,信託公司的經營環境正在發生全面而深刻的變化。從經濟環境上看,中國經濟經歷了30年的高速增長之後,經濟增速放緩,既有增長模式的問題逐漸凸顯,又有產能過剩、投資效率下降、產業結構不合理、能源資源消耗大、環境污染嚴重等當下中國經濟的關鍵問題。從市場環境來看,各類金融機構紛紛大力開展資管業務,搶占市場份額,加劇了市場競爭。
展望未來,在多種因素作用下,信託公司必須轉變經營理念,探索新的業務模式。要從融資方的融資需求切換到投資方的投資需求上來,更多地立足於委託端客戶的理財需求開發、設計相適應的信託產品。信託行業的轉型之路必將充滿新的挑戰,需要重新建構業務模式,打造新的業務能力,並進行相應的組織變革。
同時,信託業已經建立了比較健全的組織體系、控制體系、流程體系和激勵約束機制,初步鍛造了從融資到投資到服務的風險管理能力、投資管理能力和客戶服務能力,積累了包括投資端客戶、交易端客戶和合作端客戶在內的龐大客戶群體,打造了一支近2萬人的行業從業團隊,為信託行業的轉型打下了基礎。
王麗娟表示,2013年,在市場需求的牽引力、監管機構指導「回歸本源」的推動力和公司自身升級的內驅力等三種力量的聯合驅動下,信託業已開始進行轉型的積極探索。在優化私募投行業務模式、探索資產管理和財富管理的業務轉型方面開始進行有益嘗試。在資產管理業務領域,不斷推出具有組合管理性質的基金化投資信託產品,如推出TOT、TOF、FOF等。
在財富管理業務領域,不斷延伸和深度挖掘信託制度本身具有的靈活服務功能,推出了資產證券化信託、企業年金信託、土地流轉信託、消費服務信託、公益信託、私人財富管理信託、家族信託等一系列全新功能的信託產品和信託服務。
更多信託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信託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