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當前光伏行業正面臨需求疲軟與供給過剩的雙重挑戰,政策干預信號持續加強。儘管主管部門已啟動供給側改革措施,但產業鏈價格下行趨勢仍未扭轉,行業洗牌進程仍待加速。本文基於最新市場數據及政策動向,系統分析2025年光伏產業面臨的結構性矛盾及其發展路徑。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光伏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截至2025年7月,光伏行業價格體系持續承壓。矽料價格較2月底下跌16%,主流尺寸矽片價格累計跌幅達20%,N型電池片價格已跌破現金成本線至每瓦0.23-0.245元區間。儘管頭部企業陸續宣布減產計劃,但庫存堆積與需求低迷形成負反饋循環。數據顯示,全球光伏新增裝機量預計在2025年同比下滑5%至520GW,其中中國市場受政策調整影響,新增裝機增速將降至-10%,規模約240-250GW。行業專家指出,產能過剩問題需通過持續3年的財務虧損壓力測試才能實現有效出清。
矽片環節呈現"夾心層"困境:上游矽料企業試圖維持價格穩定以緩解庫存壓力,而下游組件端因終端電站收益模型惡化導致採購意願不足。7月電池片排產未現顯著收縮,供需失衡進一步加劇價格下行壓力。據行業監測,組件價格僵持狀態若持續至第三季度末,部分高成本產能或加速退出市場。值得注意的是,矽料產量不降反升的現狀與政策預期形成矛盾,短期價格反彈可能性較低。
儘管當前行業面臨困境,但長期趨勢未改。主管部門近期強化了對低價競爭的監管力度,並推動落後產能退出機制落地。根據產業模型測算,完全成本高於$40/kg的矽料產能將在2025年開始自然淘汰,而全產業鏈的產能出清拐點或推遲至2026年下半年。政策層面,新能源全面入市政策將重塑市場規則,倒逼企業通過技術升級(如N型電池效率提升)和管理優化重建利潤空間。
光伏產業正經歷深度調整期
2025年成為光伏行業承前啟後的關鍵節點。全球裝機增速放緩與國內政策變革疊加,加速了落後產能的退出進程。儘管當前價格戰尚未結束,但政策干預與市場機制的雙重作用將推動行業在2026年後逐步回歸健康發展軌道。技術革新、成本控制和產業鏈協同能力將成為企業穿越周期的核心競爭力。隨著供給側改革深化,光伏產業有望在結構性調整中實現資源重新配置,為後續增長積蓄動能。
更多光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