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2024年以來,中國光伏產業在產能過剩與低價競爭的雙重壓力下迎來關鍵轉折點。中央高層會議多次強調破除「內卷式」競爭,工信部等多部門密集出台政策組合拳,推動行業從無序擴張轉向高質量發展。本文結合最新市場動態及企業行動數據,解析當前光伏行業面臨的挑戰、政策調控成效以及技術變革帶來的新機遇,並展望2025年後的產業趨勢。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全球及中國光伏行業市場現狀調研及發展前景分析報告》指出,自2024年起,中央層面多次提出治理「內卷式」競爭,要求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工信部於2024年11月發布《光伏製造行業規範條件(2024年本)》,首次將新增產能門檻提升至20GW,並推動企業簽訂自律公約約定產能配額。據行業統計,截至2025年7月,頭部光伏玻璃企業已計劃自7月起集體減產30%,多晶矽領域亦出現主動整合產能的跡象。
政策協同下,行業供需失衡問題逐步緩解:2024年底至2025年初,光伏全產業鏈價格持續承壓,部分環節產品價格跌破現金成本線;而近期頭部企業的減產行為契合政策導向,加速了庫存去化與落後產能退出。開源證券分析指出,當前供給側改革訴求迫切,行業有望通過「政策+自律+企業行動」實現供需結構優化。
2025年被視為光伏技術的重要轉折期:鈣鈦礦與晶矽疊層電池加速產業化落地。數據顯示,京東方能源、極電光能的GW級產線已投產,纖納光電、協鑫光電等企業計劃於2025年下半年跟進;預計到2026年,仁爍光能等廠商將新增GW級產能。技術路線中,鈣鈦礦/晶矽疊層電池因理論效率極限接近30%,成為主流企業的研發焦點。
與此同時,高效BC(異質結背接觸)電池憑藉高轉換效率與低衰減優勢,正快速搶占市場。頭部企業如隆基綠能規劃2025年底實現50GW BC產能,愛旭股份目標同期建成35GW ABC組件產線。成本方面,隨著銀漿耗量從6mg/W降至0.5mg/W以下,BC電池與TOPCon的價差逐步縮小,預計2025年其盈利空間將進一步擴大。
在出口端,政策引導企業規範海外市場行為以避免惡性競爭。晶科能源等頭部廠商建議通過電力市場化改革穩定內需,並推動光儲融合發展保障消納能力。2025年1-6月,中國光伏組件出口量同比增長超30%,但低價競標現象仍存,亟待行業自律機制完善。
國內產業鏈協同效應顯現:矽料、玻璃等環節通過減產控制供給,倒逼企業轉向技術升級與成本優化。例如,隆基綠能加速推廣高效HPBC產品以突破價格「內卷」,TCL中環則強化國際合作拓展海外高端市場。銀河證券預計,政策支持疊加技術創新將推動光伏成為全球能源轉型的核心引擎。
總結
2025年光伏行業正經歷從規模擴張到質量躍升的關鍵轉變。通過中央統籌、企業自律與技術革新三重驅動,低價競爭亂象逐步收斂,產能整合與結構升級加速推進。展望未來,鈣鈦礦疊層、BC電池等技術的規模化應用將重塑產品競爭力,而全球市場的有序拓展和產業鏈協同深化,有望使中國光伏在2026年後迎來新一輪增長周期。政策紅利疊加技術創新,行業有望實現從「全球最大生產國」到「全球技術引領者」的跨越。
更多光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