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報告大廳網訊,自2023年下半年以來,中國光伏行業在政策引導和技術創新推動下逐步回暖。截至2025年上半年,全國光伏發電量已達5591億千瓦時,同比增長42.9%,平均利用率保持在94%高位運行。隨著鈣鈦礦疊層電池技術突破效率瓶頸、TOPCon產線產能釋放加速,光伏產業正從價格競爭轉向技術價值競爭的新階段。
中國報告大廳發布的《2025-2030年中國光伏產業運行態勢及投資規劃深度研究報告》指出,當前光伏行業已進入提質增效主導的高質量發展階段。數據顯示,高效組件轉換效率已達23.5%,理論極限通過鈣鈦礦疊層技術有望突破45%。設備端創新成為關鍵推動力,國產光伏設備企業憑藉智能化升級占據全球市場主導地位。僅2025年上半年,頭部廠商已交付超30GW的xBC組件串焊設備,並完成首條GW級鈣鈦礦電池整線商業化應用。
行業數據顯示,當前光伏市場需求呈現顯著技術分化特徵。TOPCon工藝疊代帶動相關設備需求年增幅超60%,HJT與xBC路線加速布局推動設備訂單結構優化。截至2025年8月,主流企業新簽訂單中新技術適配設備占比已超過70%。市場分析表明,具備工藝-材料-設備協同創新能力的企業將獲得超額收益。
根據最新行業預測,2025年全球新增裝機容量將達630GW上限,中國貢獻率維持在40%以上。隨著綠電直供政策落地和建築光伏一體化加速推進,分布式市場有望釋放萬億級增量空間。預計到2025年底,我國光伏發電量占比將突破10%,2030年或達到25%的能源結構轉型目標。
自動化設備滲透率每提升1個百分點,可降低組件生產成本約3-5%。當前產線智能化升級需求旺盛,涵蓋AI質檢系統、數字孿生平台等領域的訂單規模年增超40%。從資本市場表現看,具備數據治理能力的光伏裝備企業估值溢價率達行業平均水平2.3倍。
來看,2025年的光伏產業正經歷從規模化擴張到技術深度疊代的關鍵轉折。隨著鈣鈦礦產業化進程加速和智能設備滲透率提升,預計未來三年將形成"高效產能替代落後產能、創新技術重構競爭格局"的良性循環。在"雙碳"目標持續指引下,具備核心技術儲備與場景適配能力的企業有望獲得長期競爭優勢,光伏投資正從單純追求規模轉向價值創造的新維度。(數據來源:國家能源局及行業公開信息)
更多光伏行業研究分析,詳見中國報告大廳《光伏行業報告匯總》。這裡匯聚海量專業資料,深度剖析各行業發展態勢與趨勢,為您的決策提供堅實依據。
更多詳細的行業數據盡在【資料庫】,涵蓋了宏觀數據、產量數據、進出口數據、價格數據及上市公司財務數據等各類型數據內容。